張永祥

張永祥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永祥,1929年出生於山東煙台。1949年隨流亡學校到澎湖,1951年考上甫成立的政工幹校影劇組,畢業後進入軍中康樂隊,開始嘗試劇本寫作。以童年記憶為主題的舞台劇處女作《陋巷之春》受到觀眾歡迎,讓他信心大增。返校擔任教官後,仍持續創作舞台劇與廣播劇。

1964年,透過老師李曼瑰和崔小萍的推薦,為中影公司編寫電影《養鴨人家》的劇本。在他筆下,無血緣關係的父女及有血緣關係的兄妹,三人之間的情感衝突,歷經磨難,最終仍回到良善本質彼此和解。這部電影,不僅讓他獲頒第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更成為中影總經理龔弘「健康寫實」路線的主力編劇。之後廿餘年間,創作不斷,由他所編寫且正式拍攝上映的電影超過百部。除了編劇之外,也曾執導三部電影,分別是《一封情報百萬兵》(1970)、《警告逃妻》(1970)與《糊塗女司機》(1982)。

他的創作不僅量多而且質精,除了《養鴨人家》(1964,李行導演)之外,還以《家在台北》(1970,白景瑞導演)、《香花與毒草》(1975,徐一功導演)、《源》(合編)(1980,陳耀圻導演)三度獲得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更以《還君明珠淚雙垂》(1971,劉藝導演)、《吾土吾民》(1975,李行導演)、《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李行導演)、《小城故事》(1979,李行導演)、《假如我是真的》(1981,王童導演)五度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獎。2016年獲頒第五十三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2021年10月8日病逝於美國洛杉磯家中,享壽92歲。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張永祥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張永祥,1929年出生於山東煙台。1949年隨流亡學校到澎湖,1951年考上甫成立的政工幹校影劇組,畢業後進入軍中康樂隊,開始嘗試劇本寫作。以童年記憶為主題的舞台劇處女作《陋巷之春》受到觀眾歡迎,讓他信心大增。返校擔任教官後,仍持續創作舞台劇與廣播劇。

1964年,透過老師李曼瑰和崔小萍的推薦,為中影公司編寫電影《養鴨人家》的劇本。在他筆下,無血緣關係的父女及有血緣關係的兄妹,三人之間的情感衝突,歷經磨難,最終仍回到良善本質彼此和解。這部電影,不僅讓他獲頒第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更成為中影總經理龔弘「健康寫實」路線的主力編劇。之後廿餘年間,創作不斷,由他所編寫且正式拍攝上映的電影超過百部。除了編劇之外,也曾執導三部電影,分別是《一封情報百萬兵》(1970)、《警告逃妻》(1970)與《糊塗女司機》(1982)。

他的創作不僅量多而且質精,除了《養鴨人家》(1964,李行導演)之外,還以《家在台北》(1970,白景瑞導演)、《香花與毒草》(1975,徐一功導演)、《源》(合編)(1980,陳耀圻導演)三度獲得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更以《還君明珠淚雙垂》(1971,劉藝導演)、《吾土吾民》(1975,李行導演)、《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李行導演)、《小城故事》(1979,李行導演)、《假如我是真的》(1981,王童導演)五度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獎。2016年獲頒第五十三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2021年10月8日病逝於美國洛杉磯家中,享壽92歲。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類型: 
參展紀錄: 

1965/亞洲影展/最佳編劇《養鴨人家》

參展紀錄: 

1970/亞洲影展/最佳編劇《家在台北》

參展紀錄: 

1972/第十屆金馬獎/最佳編劇《還君明珠淚雙垂》

參展紀錄: 

1975/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編劇《吾土吾民》

參展紀錄: 

1976/亞洲影展/最佳編劇《香花與獨草》

參展紀錄: 

1978/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編劇《汪洋中的一條船》

參展紀錄: 

1979/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小城故事》

參展紀錄: 

1980/亞洲影展/最佳編劇《源》

參展紀錄: 

1981/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假如我是真的》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創建時間
生卒時間: 
1929.10~2021.10.08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中國 山東省 煙台市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識別碼
OM_TFI_202301_person_000099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