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厚

陳坤厚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坤厚,1939年生,台中市人。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因為舅舅賴成英當時在農教(中影前身)擔任攝影師,藉此之便,初中時便常去農教,看工作人員怎麼拍電影。台中一中畢業後隨即入伍,1962年退伍前,請假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招考,當時有一百多人報考,錄取十二名,他是其中一位。

首次參與的電影是香港邵氏公司的彩色片《山歌姻緣》(1965,袁秋楓導演)台灣地區的內外景拍攝,他擔任攝影二助,攝影大助是林贊庭。因為此片的合作關係,讓接拍許多台語片的林贊庭,在忙不過來時,放心地找陳坤厚支援掌鏡。1969年,終於在中影公司以攝影師的身分,拍攝了陳洪民執導的《乾坤三決鬥》。儘管在前一年他已經掌鏡拍攝了倪匡編劇、傅南篤導演的神怪片《銀姑》。不過,因為求好心切,在拍攝《乾坤三決鬥》十,有個鏡頭NG了十六次,卻引來浪費底片的批評,導致有一段時間在中影公司沒有戲拍。他就利用空暇時間大量的看電影,偶爾接拍外面的武俠片與鬼片,鍛鍊技藝。一直到1972年,他為大眾電影公司拍攝《母親三十歲》(1973,宋存壽導演),其攝影風格受到李行導演的青睞。1978年,兩人合作拍攝了《汪洋中的一條船》,陳坤厚並以此片獲得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1980年,首執導演筒拍攝了《我踏浪而來》。開啟與侯孝賢的新搭檔模式,由陳坤厚攝影、侯孝賢編劇,兩人輪流擔任導演,推出一系列賣座的愛情輕喜劇,除《我踏浪而來》之外,還有《天涼好個秋》、《蹦蹦一串心》、《在那河畔青草青》等。1982年,與侯孝賢、許淑真、張華坤合組「萬年青」電影公司,向中央電影公司提合作計劃,以低成本、小卡司的模式,改編朱天文的同名小說《小畢的故事》,由陳坤厚導演兼攝影。本片叫好又叫座,獲得了1983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大獎,成為「台灣新電影」的奠基之作。同年,陳坤厚還擔任了《兒子的大玩偶》的攝影師,幫助兩位新導演萬仁與曾壯祥解決影像上的技術問題,統籌三段故事的視覺意象,在新電影的初始,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5年,與侯孝賢結束合作關係。同年,身兼導演與攝影二職,拍攝了《最想念的季節》與《結婚》,之後陸續執導《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與《春秋茶室》(1988)等作品。1989年轉往電視製作,九〇年代前往中國協助周令剛在北京創建飛騰影視城,至今仍持續影視相關工作。2023年,榮獲第60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陳坤厚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陳坤厚,1939年生,台中市人。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因為舅舅賴成英當時在農教(中影前身)擔任攝影師,藉此之便,初中時便常去農教,看工作人員怎麼拍電影。台中一中畢業後隨即入伍,1962年退伍前,請假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招考,當時有一百多人報考,錄取十二名,他是其中一位。

首次參與的電影是香港邵氏公司的彩色片《山歌姻緣》(1965,袁秋楓導演)台灣地區的內外景拍攝,他擔任攝影二助,攝影大助是林贊庭。因為此片的合作關係,讓接拍許多台語片的林贊庭,在忙不過來時,放心地找陳坤厚支援掌鏡。1969年,終於在中影公司以攝影師的身分,拍攝了陳洪民執導的《乾坤三決鬥》。儘管在前一年他已經掌鏡拍攝了倪匡編劇、傅南篤導演的神怪片《銀姑》。不過,因為求好心切,在拍攝《乾坤三決鬥》十,有個鏡頭NG了十六次,卻引來浪費底片的批評,導致有一段時間在中影公司沒有戲拍。他就利用空暇時間大量的看電影,偶爾接拍外面的武俠片與鬼片,鍛鍊技藝。一直到1972年,他為大眾電影公司拍攝《母親三十歲》(1973,宋存壽導演),其攝影風格受到李行導演的青睞。1978年,兩人合作拍攝了《汪洋中的一條船》,陳坤厚並以此片獲得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1980年,首執導演筒拍攝了《我踏浪而來》。開啟與侯孝賢的新搭檔模式,由陳坤厚攝影、侯孝賢編劇,兩人輪流擔任導演,推出一系列賣座的愛情輕喜劇,除《我踏浪而來》之外,還有《天涼好個秋》、《蹦蹦一串心》、《在那河畔青草青》等。1982年,與侯孝賢、許淑真、張華坤合組「萬年青」電影公司,向中央電影公司提合作計劃,以低成本、小卡司的模式,改編朱天文的同名小說《小畢的故事》,由陳坤厚導演兼攝影。本片叫好又叫座,獲得了1983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大獎,成為「台灣新電影」的奠基之作。同年,陳坤厚還擔任了《兒子的大玩偶》的攝影師,幫助兩位新導演萬仁與曾壯祥解決影像上的技術問題,統籌三段故事的視覺意象,在新電影的初始,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5年,與侯孝賢結束合作關係。同年,身兼導演與攝影二職,拍攝了《最想念的季節》與《結婚》,之後陸續執導《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與《春秋茶室》(1988)等作品。1989年轉往電視製作,九〇年代前往中國協助周令剛在北京創建飛騰影視城,至今仍持續影視相關工作。2023年,榮獲第60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類型: 
類型: 
參展紀錄: 

1978/第1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攝影《汪洋中的一條船》

參展紀錄: 

1983/第2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參展紀錄: 

1983/西班牙希洪影展/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參展紀錄: 

1985/第22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結婚》

參展紀錄: 

2023/第60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人物關係: 

賴成英[舅舅]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林贊庭,2003)

參考資料: 

《台中光影紀事: 這些人那些事》(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2018)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9.07.25~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台灣 台中市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識別碼
OM_TFI_202301_person_00009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