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莫愁

王莫愁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莫愁,本名王玉蘭,1941年出生於越南,三歲時回到廣州,其後轉至香港唸書,1958年自港來台,1960年就讀國立師範大學夜間部藝術系,之後因嚮往電影界的表演工作,1962年投考加入中央電影公司,首部電影為中影與日本「日活」公司合作投資拍攝的《金門灣風雲》(又名《海灣風雲》),並在劇中與日本明星石原裕次郎合作演出,自此一炮而紅,當時所使用的藝名為「華欣」,其後來才改名為王莫愁。在主演由林海音小說改編的《薇薇的週記》後,被選為《蚵女》的女主角,成為中影首席女星,憑著甜美的面孔,在當時與唐寶雲成為中影健康寫實電影的最佳代言人。

1964年與畫家吳申叔在台北結婚,婚後仍繼續演藝事業,1965年更參與由瓊瑤小說所改編的電影《啞女情深》,將性格溫順及充滿壓抑的啞女角色發揮的淋漓盡致,獲得第十三屆亞洲影展「最難表演的女演員」特別獎,及金馬獎「特別演技獎」的肯定,該片的轟動成為當年台灣十大賣座電影之一。此後陸續演出《悲歡歲月》、《高山青》、《夕陽無限好》及《情人的眼淚》等片。1967年因其夫病逝,一度息影,其後復出為中影及聯邦等公司拍攝影片,其後再度息影,除了1979年客串演出《錯誤的第一步》外,已甚少出現在螢光幕前。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王莫愁
其他名稱
本名: 
別名: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王莫愁,本名王玉蘭,1941年出生於越南,三歲時回到廣州,其後轉至香港唸書,1958年自港來台,1960年就讀國立師範大學夜間部藝術系,之後因嚮往電影界的表演工作,1962年投考加入中央電影公司,首部電影為中影與日本「日活」公司合作投資拍攝的《金門灣風雲》(又名《海灣風雲》),並在劇中與日本明星石原裕次郎合作演出,自此一炮而紅,當時所使用的藝名為「華欣」,其後來才改名為王莫愁。在主演由林海音小說改編的《薇薇的週記》後,被選為《蚵女》的女主角,成為中影首席女星,憑著甜美的面孔,在當時與唐寶雲成為中影健康寫實電影的最佳代言人。

1964年與畫家吳申叔在台北結婚,婚後仍繼續演藝事業,1965年更參與由瓊瑤小說所改編的電影《啞女情深》,將性格溫順及充滿壓抑的啞女角色發揮的淋漓盡致,獲得第十三屆亞洲影展「最難表演的女演員」特別獎,及金馬獎「特別演技獎」的肯定,該片的轟動成為當年台灣十大賣座電影之一。此後陸續演出《悲歡歲月》、《高山青》、《夕陽無限好》及《情人的眼淚》等片。1967年因其夫病逝,一度息影,其後復出為中影及聯邦等公司拍攝影片,其後再度息影,除了1979年客串演出《錯誤的第一步》外,已甚少出現在螢光幕前。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參展紀錄: 

1965/第13屆亞洲影展/最難表演的女演員特別獎《啞女情深》

參展紀錄: 

1965/第4屆金馬獎/特別演技獎

人物關係: 

吳申叔[配偶]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41~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越南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識別碼
OM_TFI_202301_person_000094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