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7個藏品
後母與前子
後母與前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4/28-1959/5/4。 大觀:1959/4/28-1959/5/4。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6/20-1959/6/24。
魂斷西子灣
魂斷西子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4/18-1959/4/21。 大觀:1959/4/18-1959/4/21。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5/9-1959/5/12。
可憐的媳婦
可憐的媳婦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4/10-1959/4/15。 大觀:1959/4/10-1959/4/15。 大明(現三重區):1959/6/4-1959/6/7。 大同:1960/6/20。
愛與恨
愛與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3/21-1959/3/26。 愛國:1959/3/21-1959/3/24。 天南(現三重區):1959/4/15-1959/4/19。
天無絕人之路
天無絕人之路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與《台灣電影百年史話》。
太太我錯了
太太我錯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5/13-1958/5/18。 大觀:1958/5/13-1958/5/18。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6/6-1958/6/10。
紗蓉
紗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故事來自《莎蓉之鐘》或譯《莎韻之鐘》(日語原文「サヨンの鐘」)。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8/3/4-1958/3/8。 永樂:1958/3/4-1958/3/10。 大同:1958/3/4-1958/3/6。
媽媽愛爸爸
媽媽愛爸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2/18-1958/2/25。 華宮:1958/2/18-1958/2/24。 大觀:1958/2/25。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3/7-1958/3/12。
恨命莫怨天
恨命莫怨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文環小說《閹雞》改編。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永樂:1958/1/8-1958/1/14。 愛國:1958/1/8-1958/1/14。 成功:1958/1/8-1958/1/14。 大明(現三重區):1958/2/1-1958/2/4。
酒瓶花
酒瓶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1/8-1958/1/14。 大觀:1958/1/8-1958/1/14。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2/20-1958/2/24。
河邊春風寒
河邊春風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4/13-1957/4/22。 大觀:1957/4/14-1957/4/20。 金都(現三重區):1957/7/11-1957/7/15。
破網補情天
破網補情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1/15-1957/1/23。 大光明:1957/1/15-1957/1/25。 金國(現三重區):1957/2/28-1957/3/1。 金都(現三重區):1957/2/28-1957/3/3。 華山:1957/6/21。
十年命運
十年命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中央:1957/1/5-1957/1/8。 華宮:1957/1/5-1957/1/8。 大同:1957/1/10-1957/1/11。 三重(1958年2月改名建國戲院,與大明戲院改名後之三重戲院不同。):1957/7/5-1957/7/6。
瘋女十八年
瘋女十八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1/2-1957/1/10。 大光明:1957/1/3-1957/1/14。 明星:1957/1/14-1957/1/15。 大同:1957/1/15-1957/1/17。
運河殉情記
運河殉情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日治時代的台南運河奇案改編。 ※南洋影業創業作。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1/24-1956/12/1。 大光明:1956/11/24-1956/12/1。 金國(現三重區):1957/3/9。
翠嶺長春
翠嶺長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3月13日《聯合報》第三版報導,以宣傳造林保林為主題的教育片《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12日下午4點於植物園的台灣電影製片廠開鏡。該片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拍製,吳文超執導,王大川編劇,王玨、吳驚鴻、井淼、羅蘋、傅碧輝、李行等人演出。
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11/19民聲日報第八版影藝沙龍:聯合國影業公司創業片「何日君再來」成績不弱,題材脫俗,劇情哀艷。文中提及本片為「國台語雙聲帶」的濶銀幕愛情文藝悲喜片。 ※1965年大台北地區首輪放映只有國語版。 ※台語版遲至1967/2/4在台北上映。
愛情三線路
愛情三線路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中首輪上映片名為《愛情三線路》,台北首輪上映片名為《三更半夜》且廣告上寫原名《愛情三線路》。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所收錄的片名為《愛情三線路》,無《三更半夜》。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有《愛情三線路》送檢紀錄,無《三更半夜》的資料。
新荒城之月
新荒城之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萬華:1964/9/26- 1964/9/27。 大同:1964/9/26- 1964/9/27。 三重(現三重區):1964/10/1-1964/10/2。 天閣(現三重區):1964/10/2-1964/10/5。
蚵女
蚵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這是中影第一部自力拍攝的彩色電影,當年首映票房打破中影歷年紀錄,同年,得到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龔弘製片,李嘉與李行聯合執導,華慧英彩色攝影,標舉出一個時代性的台灣電影典範;不僅為中影「健康寫實」打響旗號,也讓台灣電影從此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並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新形象。
龍眼粥
龍眼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是台灣第一部運用「中間數位特效」方式完成的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柏楊的短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一段前世今生的淒美愛情:出在南洋、從小移民美國的陳世民,在毫無設防的心理狀態下觸及前世姻緣。每到月圓之夜,夢中便有龍眼粥飄香,那是前世愛妻的召喚。這也是李行再為新人導演擔任監製之作。
煙波江上
煙波江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8年12月在台灣上映,由五富影業公司出品,賴成英導演、侯孝賢編劇的國語片。
早安台北
早安台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三個在現實與理想的衝撞中歷練,而有情感糾葛的年輕男女,一夕之間,因一場車禍而有了生命的重大轉變——小野的電影故事大綱與侯孝賢的編劇,讓李行突破了舊有的電影風格,完成一幅洋溢著青春悲喜的城市風情畫。
浪花
浪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這部李行的瓊瑤電影描述了越戰方酣,西方嬉皮的生活方式蔓延至台灣的那一個世代:一名甫離婚的女畫家,帶著她的姪女,闖入了畫商的家庭,將這個封閉又保守的中產階級人家,掀起了驚濤拍岸的青春浪花,也因此為畫商的一雙兒女注入追尋自由以及向社會規範挑戰的勇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