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336個藏品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吳鳳》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電影《吳鳳》上映時的宣傳特刊,全彩印刷。
本片由卜萬蒼導演,王引、王琛、張美瑤、龔稼農主演,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出品。
廠長龍芳引進日本彩色攝影及燈光技術人才與配音、沖印等設備,是台製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劇情片,獲得第2屆金馬獎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
第一屆十大影星選拔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3年12月7日,徵信新聞報主辦的中國十大影星選舉頒奬典禮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由徵信新聞報社長溫廣彝主持典禮。全國影劇協會會長龔弘在大會中致詞,徵信新聞報發行人余紀忠主持頒奬。凌波、樂蒂、尤敏、李麗華、關山、王引由邵氏新星李菁、文琳、國聯新星汪玲、鈕方雨代表領奬。寶島玉女張美瑤榮獲第3名。
張美瑤榮歸故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3年12月6日,榮獲十大影星第三名的張美瑤回到故鄉南投縣埔里鎮,乘坐吉普車向鄉親們致謝,受到數萬鄉親的熱烈歡迎。當晚,張美瑤出席南投縣埔里鎮扶輪社成立大會,並由埔里扶輪社陳社長贈送張美瑤紀念章,接著舉行熱烈的「張美瑤之夜」,有精采的合唱團歌唱及舞蹈節目。
張美瑤東京歸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9月23日,寶島玉女張美瑤由日本東京返國,大批記者在機場貴賓室作訪問。張美瑤表示他為日本東寶公司拍攝《香港白薔薇》(香港の白い薔薇)、《戰場上的歌》(戦場にながれる歌)和《曼谷之夜(バンコックの夜)三部片。
凌波蜜月旅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5年6月18日,影星凌波、金漢夫婦抵達松山機場。到場接機的各界人士和爭睹偶象風采的影迷們,把機場擠得水洩不通。兩人隨後在台北市第一飯店接受記者訪問。隔天中午,3百多名「凌波助學會」的會員們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餐會,歡宴凌波、金漢夫婦。
吳鳳的故事搬上銀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1年6月,為拍攝電影《吳鳳》,導演卜萬蒼和工作人員到嘉義蒐集吳鳳相關資料。一行人在嘉義火車站下車後,陸續前往阿里山忠王祠、吳鳳公成仁紀念碑、吳鳳墓、阿里山神木、吳鳳鄉山胞廟堂達邦會場、吳鳳鄉公所、吳鳳中學大門等處。影片中還記錄了電影的手繪佈景圖,佈景美術組依圖搭景。
中華日報社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2月20日為《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報社特舉辦社慶活動。社慶當天貴賓們紛紛在迎賓處簽名留念。當日該社也一同發表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並由張美瑤本人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相一睹偶像風采。
民國54年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30日上午10點,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第3屆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
沙榮峰(台上左1)與電懋代表團接受大會介紹與貴賓見面。
右起:黃也白、張揚、劉小慧、錢蓉蓉、江虹。
(民國66年)金馬獎頒獎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66年10月30日,「獎勵優良國語影片金馬獎頒獎典禮」(今第14屆金馬獎)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國內外電影界代表均到場觀禮,大會由新聞局局長丁懋時主持,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也蒞臨會場,並頒發得獎影片。
(民國59年)優良國片金馬獎頒獎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9年10月30日,優良國語影片金馬獎頒獎典禮(即第8屆金馬獎),於台北市中泰賓館舉行。文化局局長王洪鈞、教育部部長鍾皎光先後致詞。大會一一介紹國內外組團參加典禮的電影工作人員,有邵氏、國泰、中影、中製、聯邦、台製等。教育部部長鍾皎光頒發金馬獎座給32位獲獎電影工作單位與人員。
《七仙女續集》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台聯影業租用玉峯影業的湖山片廠拍攝《七仙女續集》,並向大基行租用35mm Arriflex 35 IIB攝影機及新藝綜合體鏡頭。
前排左1為燈光師黃瑞章、左3為攝影師林贊庭、右2為演員柳青。
亞洲影展頒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11屆亞洲影展活動「中國之夜」於民國53年(1964)6月17晚上在中華體育館舉行。復興劇校的學生們以平劇「搖錢樹」揭開活動序幕,接著中國歷代婦女服裝表演,由方盈飾妲己,于倩飾楊貴妃,張美瑤飾珍妃,國聯四鳳穿晚清民間服裝,唐寶雲飾小鳳仙,莫愁穿民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