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2個藏品
何日君再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11/19民聲日報第八版影藝沙龍:聯合國影業公司創業片「何日君再來」成績不弱,題材脫俗,劇情哀艷。文中提及本片為「國台語雙聲帶」的濶銀幕愛情文藝悲喜片。
※1965年大台北地區首輪放映只有國語版。
※台語版遲至1967/2/4在台北上映。
孝女的願望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名《芬蘭東京回來》。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台中戲院:1965/4/22(※民聲日報)
國泰:1965/5/20-1965/5/25
松都:1965/5/20-1965/5/22
萬華:1965/5/23-1965/5/27
棺柴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6/17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台語片棺柴船故事極離奇〉。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南王后戲院:1965/6/3(※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5/6/16-1965/6/21(※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5/7/29-1965/8/2
黑手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2/7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日利公司鉅構黑手套,柯俊雄陳秋燕主演,全片籠罩恐怖氣氛〉,有劇情簡介。
※1966/3/11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黑手套劇情佳,北市賣座看好〉,柯俊雄一人飾兩角。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彰化天一戲院:1966/4/15(※民聲日報)
秋風夜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從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送檢紀錄得知《難忘的新娘》,原片名《秋風夜雨》。
※1966/3/16民聲日報報導〈綜合影業公司第一炮秋風夜雨,柯俊雄張清清主演,劇情悲惻哀艷動人〉,有劇情介紹。
※目前尚未查到台北上映紀錄。民聲日報最早的放映紀錄為台中五洲戲院。
深山林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聲日報報導刊登的工作人員與《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收錄的有不同。
※1966/2/11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春之雷影業公司續徵求女演員,第三部片深山林內,劇本完成近日開拍〉。
※1966/2/11-1966/4/14民聲日報第八版電影小說連載。
情人的眼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一明的廣播劇《娘在何處》改編。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萬華:1964/4/10-1964/4/13。
三重:1964/4/10-1964/4/13。
金山:1964/4/10-1964/4/11。
大同:1964/4/10-1964/4/12。
桂花樹之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萬華:1964/7/3-1964/7/7。
金山:1964/7/3-1964/7/5。
大同:1964/7/3-1964/7/5。
松都:1964/7/3-1964/7/5。
三重:1964/7/4-1964/7/5。
情天玉女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一明廣播劇《情天長恨》改編(資料來源:電影海報、民聲日報)。
※有國、台語版本。《中華民國電影影片上映總目》(梁良,1984)附註為國、台語混合發音。《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標示為國語。
自君別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魂斷藍橋》改編。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台語版〕:1965/4/21(※民聲日報)
台中森玉戲院〔國語版〕:1965/4/21(※民聲日報)
新世界〔國語〕:1965/5/28-1965/6/1
寶宮〔國語〕:1965/5/28-1965/6/1
流浪大鏢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黑澤明導演電影《用心棒》(台譯:大鏢客)改編。
※又名《傻瓜大鏢客》(資料來源: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1967/1/3民聲日報第三版報導〈流浪大鏢客虎尾拍外景,打鬪場面精采逼真,柯俊雄演出甚成功〉,有柯俊雄照片。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大色藝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9/20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大色藝妲殺靑期近〉,有劇照。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南台戲院:1966/10/27-1966/10/29(※民聲日報)
台中樂舞台戲院:1966/10/27-1966/10/31(※民聲日報)
戀愛情報站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5/24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戀愛情報站,柯俊雄張清清主演,由李錫津精心執導〉,有劇情介紹及劇照一幅。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6/5/24-1966/5/31(※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6/8/19-1966/8/22
地獄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9/10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地獄花』近期推出〉。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7/4/21-1967/4/24
大觀:1967/4/21-1967/4/24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7/4/21-1967/4/24
浪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這部李行的瓊瑤電影描述了越戰方酣,西方嬉皮的生活方式蔓延至台灣的那一個世代:一名甫離婚的女畫家,帶著她的姪女,闖入了畫商的家庭,將這個封閉又保守的中產階級人家,掀起了驚濤拍岸的青春浪花,也因此為畫商的一雙兒女注入追尋自由以及向社會規範挑戰的勇氣。
母與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表現出兩代思想的代溝,展現當年的社會百態。甄珍飾演的叛逆少女有不少直率演出。李湘飾演甄珍的母親,原是風塵女郎,丈夫入獄後,她決心把女兒培養成高尚淑女,整天努力掙錢給女兒物質上享受,但女兒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母愛。而且她對母親更是講一套做一套,喝酒、吸煙,又與有婦之夫相戀,母女間形成不可化解的對立。
海韻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描述一個離開整天賭博的丈夫而改嫁的女人,因再遇小叔後又面臨前夫的感情糾葛——本片由台港演員蕭芳芳、秦漢、胡燕妮及柯俊雄擔綱演出。同名主題曲〈海韻〉由鄧麗君演唱,至今仍不斷被傳唱。
大三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與李嘉、白景瑞繼《還我河山》後首度在民營公司合作的三段式電影。
李嘉的〈最後的拳賽〉是拳擊選手尋回自信的故事;白景瑞〈靜靜的下午〉是一名精神病患逃出療養院後和一名女子相遇的故事;李行所執導的〈愛的方程式〉敘述一名工程師面臨失明,而在妻小的陪伴和鼓勵下學習適應的故事,卡司是老班底的歐威與唐寶雲。
警告逃妻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貞節牌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受人尊敬的婆婆早年喪夫,終生未改嫁,獨力扶養獨生子,三十年後,獲得愛慕她的同村石匠所刻建的貞節牌坊。婆婆的兒子與媳婦成親後,沒多久就過世了,留下妻子與兒子。婆婆希望媳婦守寡,帶三十年後也能跟她一樣獲得一座貞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