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4個藏品
穆虹
穆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穆虹,1924年12月18日出生於中國遼寧,本名白薇,自幼家境富裕。年輕時曾因家庭不合而負氣出走到北京,後來北京淪陷時又輾轉到青島,並加入部隊擔任政工隊員,隨部隊調動而至上海,再由上海赴台,並且在此時登上舞台,巡迴公演話劇。因為面容姣好、身材豐滿,遂在話劇界走紅。
黃宗迅
黃宗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黃宗迅,1920年出生於湖北。曾經在陜西擔任過西北晨報以及通訊日報的校對、記者、助理編輯,移居台灣之後,從事過「華北新聞」地方版編輯,也曾參與舞台劇演出。1950,初登大銀幕,參與演出農教電影公司電影《惡夢初醒》。之後陸續拍攝《皆大歡喜》、《風塵劫》等片。
屠忠訓
屠忠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屠忠訓,湖北孝感人。1936年9月18日生於南京,其父屠義方曾經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電影檢查處處長。東吳法律系畢業後,出任職於新聞局第二處,不久調任新聞局電影室任編導,負責編導《台灣的宗教》以及《蘇澳漁港》等數十部紀錄片。
宗由
宗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宗由,出生於1913年1月16日,天津市人。早年在天津創辦鸚鵡劇團,並在新華、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擔任演員,演出過該影業公司攝製之《壯志凌雲》、《春到人間》等片,1944年加入中製參加拍攝《氣壯山河》。先後還曾擔任過空軍神鷹劇團演劇隊隊長、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五隊導演,在重慶的話劇界擁有很高的地位。
吳碧玉
吳碧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吳碧玉,1935年出生於高雄鳳山,13歲進入拱樂社歌仔戲班,17歲開始扮演苦旦角色。1955年參加試鏡,被何基明導演挑選擔任首部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女主角,1956年影片上映之後大為轟動。演出《乞食與千金》(1961)、《金銀天狗》(1962)等片之後即淡出影壇。
柯俊雄
柯俊雄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柯俊雄原名柯俊良,1945年出生於高雄,1961年到國立藝專試辦的夜間部旁聽,老師介紹他到台語片《黃金大鷹城》當臨演,踏出成為電影演員的第一小步,同時擔任常務工作,在片場推軌道。
林沖
林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沖,本名林錫憲,台南人。小學時全家移居日本,中學才回到台灣。高中時跟隨蔡瑞月女士學習芭蕾舞,由於常去台灣電影製片廠看劇組拍戲,而被白克導演延攬拍攝《黃帝子孫》。1959年,從《黑貓與黑狗》開始在台語片中挑大樑擔任男主角,接連演出《結婚五年後》(1959)、《虎姑婆》(1960)等片。
邵羅輝
邵羅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邵羅輝,1919年生,本名邵守利,台語電影時期代表人物。童年居於台南,後隨其父邵雋銘舉家東渡日本,曾於東京帝國影劇學校學習編導,畢業後進入大阪松竹映畫株式會社當基本演員,取藝名「中村文藏」,並學習拍攝電影。
歐威
歐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威,原名黃煌基,1937年出生於台南新化。1956年進入華興電影製片廠,擔任過場記、攝影助理等工作。1957年以《青山碧血》初登銀幕,1959年以《金山奇案》獲得徵信新聞社舉辦的首屆台語片影展最佳男配角獎。儘管如此,在台語片中卻少有發揮之處。
夏琴心
夏琴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夏琴心在台語女星中,曾經紅過一陣子,一度還跨海到香港拍片,交了一陣好運。但後來漸趨平淡,由主角而退居配角,並且由影壇轉到歌壇,慢慢地終於在銀河中沈寂消失了。
洪一峰
洪一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一峰,本名洪文路,1927年出生,台南鹽水人。自幼即展現音樂才華,儘管家中環境困苦,也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40年代左右,開始在廟埕自彈自唱賣歌仔簿,也兼任電台的現場演唱工作,並取藝名洪一峰。
陽明
陽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陽明本名蔡揚名,1939年出生於雲林北港,1958年畢業於台北市德育商職,年方19歲,在頂雙溪鄉下小戲院當經理,驚艷於《請問芳名》等日本片,發願成為電影人,曾參加辛奇導演開設的中興藝術劇社表演訓練班,也曾報考長河電影公司,擔任特約演員。
小明明
小明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明明本名巫明霞,1941年12月21日出生於南投縣水里鄉。父親巫添丁為中明歌劇團團長,小明明自幼耳濡目染,對表演產生興趣,父親便為他取了藝名「小米蝦」,讓他在劇團中跑龍套。後在《某養尪大》正式擔綱小生,並改藝名為「小明明」。
呂訴上
呂訴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呂訴上,1915年出生於今日的彰化縣溪洲鄉,為家中獨子。父親呂深圳經營「賽牡丹」歌仔戲團,自幼耳濡目染。16歲為自家劇團編導改良戲《情海風波》,並擔任男主角。同年,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銀華映畫社」,承租影片巡迴放映,並親自擔任辯士。
洪明麗
洪明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明麗,1940年出生,彰化秀水人。1956年參加南洋公司招考,在影片《運河殉情記》中飾演小配角,開始其演藝生涯。1957年,因為在《基隆七號房慘案》的精彩演出受到矚目,於徵信新聞社舉辦的第一屆台語片影展中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同年,在《大橋情淚》中獨挑大樑擔任女主角。
王滿嬌
王滿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滿嬌,1943年12月2日出生於新竹。就讀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二年級時,參加中國小姐選拔,因而被李行導演挖掘在《兩相好》(1962)一片中演出。也因此認識林福地導演,開始參與電影幕後工作,並演出《西門町男兒》(1963)等台語片。
高幸枝
高幸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高幸枝,1943年出生於台北新店。國立藝專影劇科畢業。專二時參加中影公司招考,成為基本演員,受訓期間即見習演出多部國語片,也在台語片《新妻鏡》、《義犬救主》等片中演出,並曾投資製作辛奇導演《危險的青春》一片。1969年加入中視成為基本演員,演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連續劇。
游娟
游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游娟,本名游淑娟,1939年出生於台北樹林。1957年參加長河影業公司演員招考,和江繡雲、方紫一同被錄取,合演台語片《紅塵三女郎》,以甜美的容貌受到矚目,成為台語影圈的紅星。1959年被邵氏公司網羅至香港,除了主演廈語片,還與林黛合演國語片《慾網》等。
歸亞蕾
歸亞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歸亞蕾,1944年6月2日出生於湖南長沙,為家中長女,1949年隨父母遷台,定居高雄左營。1964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表演組,同年,參加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煙雨濛濛》新人招考,導演王引慧眼獨具,選中歸亞蕾擔任女主角陸依萍,也讓歸亞蕾以此角贏得了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陳劍平
陳劍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劍平17歲加入高砂劇團,從事戲劇生涯,不久二次大戰爆發,他隨著劇團在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類似文明戲的所謂「新劇」,從龍套升到小生。光復以後,他組織藝聲劇團,自任團主兼台柱小生,後來又組成了新中華劇團,都是以跑碼頭的方式環島公演。
陳雲卿
陳雲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雲卿,台北市人。1964年就讀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時,即以國語片《七仙女續集》一片步入影壇,成為「學生明星」。1964年開始演出台語片,數年之間即演出上百部影片,當時走紅程度直逼白蘭和金玫。主演影片類型寬廣,包括了悲劇、喜劇、武打片等。除了演戲,1969年並投資拍攝台語片《妙賊》。
康丁
康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康丁,本名張錫圭,1936年出生於彰化鹿港。從小就喜歡表演,北上之後開始接觸西樂,在電台打鼓維生。入伍時,被選入捷豹康樂隊擔任鼓手。1966年,被魏一舟導演挖掘,演出台語片《康探長》,此後以康丁為名,走紅台語影壇。兩撇鬍子加上寬鬆的喇叭褲的特殊造型,成為其註冊商標。
柳青
柳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柳青,本名張春美,1943年出生,台南人。中學畢業後進入日月園歌仔戲團,藝名小春美。1962年進入台語影圈演出《石花姑牽狀》與《荒江女俠》等片,早期多演出古裝神怪動作片,改名柳青之後,則多演出時裝片。70年代之後,以演出電視歌仔戲為主。
柯玉霞
柯玉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柯玉霞,1936年出生,屏東人。1956年考入南洋影業公司,參加《運河殉情記》演出,一片成名。1957年以《三美爭郎》(1958年上映)參加徵信新聞社舉辦之第一屆台語金馬獎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因其清純的銀幕形象,1958年被中央電影公司羅致為基本演員,開始演出國語片。1959年結婚退出影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