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336個藏品
茶山情歌暨青城十九俠開鏡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香港新華影業與台灣聯邦公司合資攝製2部劇情片《青城十九俠》和《茶山情歌》,於民國48年6月22日在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廠)大攝影棚中舉行開鏡典禮。
中華民國參加亞洲影展代表團載譽歸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7年4月29日,獲得本屆亞洲影展最佳童星特別獎的張小燕,和我國參加影展的代表團長龍芳,自菲律賓載譽歸來。張小燕的母親也同機返台,他們在機場受到熱烈的歡迎,中央電影公司等穆虹等人自港返台後,舉行盛會以慶祝張小燕的獲獎,並慰勞全體代表團員。
新生大廈落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位於台北市衡陽街口的新生大廈於民國44年3月開始動工。民國45年12月31日,新生大戲院落成,開幕典禮邀請台北市長高玉樹主持揭幕,並請三位女影星吳驚鴻、黃曼、夷光進行剪綵。戲院設備按照國際標準,有1,600個座位。
籌建軍眷住宅港台影星大公演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5年8月19日,港台影星為響應總統夫人宋美齡的號召,在台北三軍球場舉行聯合大公演,由王元龍率領,影星一個個走進場中繞場一週,觀眾們歡聲雷動。婦聯總會總幹事皮以書和影人代表王元龍相繼致詞,吳家驤擔任司儀。
自由影星嚴俊、李麗華來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5年6月14日,自由影星李麗華和嚴俊來台,抵台後首先參加軍人之友社的歡宴並接受記者訪問。當天下午3點40分出席台北賓館的酒會,文化界人士齊聚一堂。8點於三軍球場舉行特別勞軍大公演,李麗華和嚴俊登台向觀眾致意。李麗華應好萊塢導演之邀,將前往美國拍片,隨後便向觀眾獻唱,歌聲動人。
六才子西廂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16㎜台語電影。
※於台北市萬華大觀戲院首映(《台灣有影》台語片影展),另一說在台北「萬華」戲院、「永樂」戲院上映,僅僅三天就匆匆下片(《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參考自施如芳碩士論文《歌仔戲電影研究》)。
陳坤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坤厚,1939年生,台中市人。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因為舅舅賴成英當時在農教(中影前身)擔任攝影師,藉此之便,初中時便常去農教,看工作人員怎麼拍電影。台中一中畢業後隨即入伍,1962年退伍前,請假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招考,當時有一百多人報考,錄取十二名,他是其中一位。
《秦始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中影與日本大映電影公司合拍70mm 寬銀幕電影《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也是台灣首見70mm Vista Vision攝影機。
新竹湖口拍攝外景現場,左2為演員焦姣,其餘4位是日籍攝影助理。
《秦始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中影與日本大映電影公司合拍70mm 寬銀幕電影《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也是台灣首見70mm Vista Vision攝影機。
從攝影機的間歇輸片機構可以看到這部Vista Vision攝影機是35mm底片是以橫走方式通過片門來拍攝的。
廖慶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7年7月23日生,台中市人。23歲時,開始經營照相館。25歲左右,經張昭宏介紹,進電影圈擔任宣傳的外務工作,跟著電影到各地上映宣傳。跟隨新竹的電影攝影師林春生,進入晃東影業社擔任劇照、燈光等電影相關工作。
男之罪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日本小說《男之罪孽》改編搬上銀幕(※民聲日報)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收錄片名為《男之罪孽》。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查有相關片名送檢紀錄。
碧雲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難得的一部探討社會問題重於愛情的瓊瑤電影:這個「借腹生子」的故事,發生在一對幸福過日的夫妻身上,妻子憐憫遭受繼母虐待的女學生,而得到夫家允許,帶回家中,但不孕的妻子卻因此面臨接受婆婆提議由女學生為夫家傳宗接代的嚴酷考驗。
鍾馗嫁小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4/1/21-1964/1/22。
萬華:1964/1/21-1964/1/22。
大同:1964/1/21。
明星:1964/1/21-1964/1/22。
《基隆七號房慘案》宣傳小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印刷本。內含:電影故事、插曲樂譜、演員介紹、演職員表、劇照等。
1957年上映,由莊國鈞導演,洪信德編劇,吳萍、張麗娜、康明、洪明麗等人演出的台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