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2個藏品
翠嶺長春
翠嶺長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3月13日《聯合報》第三版報導,以宣傳造林保林為主題的教育片《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12日下午4點於植物園的台灣電影製片廠開鏡。該片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拍製,吳文超執導,王大川編劇,王玨、吳驚鴻、井淼、羅蘋、傅碧輝、李行等人演出。
十年命運
十年命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中央:1957/1/5-1957/1/8。 華宮:1957/1/5-1957/1/8。 大同:1957/1/10-1957/1/11。 三重(1958年2月改名建國戲院,與大明戲院改名後之三重戲院不同。):1957/7/5-1957/7/6。
恨命莫怨天
恨命莫怨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文環小說《閹雞》改編。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永樂:1958/1/8-1958/1/14。 愛國:1958/1/8-1958/1/14。 成功:1958/1/8-1958/1/14。 大明(現三重區):1958/2/1-1958/2/4。
瘋女十八年
瘋女十八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1/2-1957/1/10。 大光明:1957/1/3-1957/1/14。 明星:1957/1/14-1957/1/15。 大同:1957/1/15-1957/1/17。
運河殉情記
運河殉情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日治時代的台南運河奇案改編。 ※南洋影業創業作。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1/24-1956/12/1。 大光明:1956/11/24-1956/12/1。 金國(現三重區):1957/3/9。
雨夜花
雨夜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時裝台語電影。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0/5-1956/10/18。 大光明:1956/10/5-1956/10/18。 大明:1957/1/2-1957/1/6。
男之罪
男之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6/4-1959/6/9。 大觀:1959/6/4-1959/6/9。
秋怨
秋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0/2/11-1960/2/18。 大觀:1960/2/11-1960/2/16。 明星:1960/2/24-1960/2/25。 金山:1960/2/24。 大同:1960/2/25。
母淚滴滴紅
母淚滴滴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2/10/16-1962/10/20。 大觀:1962/10/16-1962/10/20。
想思記
想思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8/21-1959/8/25。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9/7-1959/9/10(※9/6聯合報無廣告)。 玉成:1960/1/5。
為著你一人
為著你一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第一:1961/1/30-1961/2/6。 天台(現三重區):1962/3/22-1962/3/27。 松都:1962/4/22-1962/4/24。 溪洲(現永和區):1962/5/20-1962/5/21。
啞吧與小姨
啞吧與小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7/21-1959/7/28。 大觀:1959/7/21-1959/7/28。 大同:1959/7/30。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9/2-1959/9/5(※9/6聯合報無廣告)。
愁風愁雨割心腸
愁風愁雨割心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母與子》改編。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國泰:1963/9/6-1963/9/12。 萬華:1963/9/6-1963/9/13。 松都:1963/9/7-1963/9/9。 大同:1963/9/11-1963/9/12(※9/13聯合報無廣告,9/14因颱風整理內部停映一天)。
龍山寺之戀
龍山寺之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國語混合發音。劇情大綱:
兩相好
兩相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國語混合發音。 ※1962/3/10台中民聲日報第四版報導〈題材新穎的「兩相好」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1961/11/2 下午在植物園台製廠舉行開鏡典禮,由女主角穆虹剪綵。
等君心酸酸
等君心酸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語言別標示為國語。 ※林福地導演於2020年9月16日與陳子福對談時,提及《海誓山盟》(國語)和《等君心酸酸》(配台語)是同一個作品。 ※1965年8月份《聯合報》報載,《海誓山盟》8月1日於金山海濱浴場開鏡,8月30日在北投龍鳳谷殺青。
三元相思曲
三元相思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流行歌曲〈三元相思曲〉改編搬上銀幕。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工作人員資料有誤。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彰化天一戲院:1964/12/16(※民聲日報) 台中南台戲院:1965/1/17(※民聲日報)
哀愁風雨橋
哀愁風雨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名《為著錢》。 ※陳一明廣播劇改編。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彰化萬芳戲院:1965/8/13(※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5/8/18(※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5/8/24-1965/8/29 大觀:1965/8/24-1965/8/29
送君心綿綿
送君心綿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一明廣播劇改編。 ※根據1967年7月6日《經濟日報》報導,台聯影業的賴國材日前到香港,將多部台語片的拷貝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其中包含《送君心綿綿》。這些台語片將在香港加配成國語。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南台戲院:1965/9/25(※民聲日報)
懷念的人
懷念的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12/2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永新公司新片懷念的人錄音完竣〉,有金玫和石軍的劇照,但報導中寫的導演是李泉溪。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7/7/22-1967/7/25 大觀:1967/7/22-1967/7/25
香蕉姑娘
香蕉姑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2年《蕉園男女》是否由1965年《香蕉姑娘》重新剪輯、或為同一部作品僅更名重映,尚待查證。 ※1965/9/15中國時報第六版報導〈旗山蕉農 籌拍「香蕉姑娘」電影 〉(※台灣新聞智慧網)
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11/19民聲日報第八版影藝沙龍:聯合國影業公司創業片「何日君再來」成績不弱,題材脫俗,劇情哀艷。文中提及本片為「國台語雙聲帶」的濶銀幕愛情文藝悲喜片。 ※1965年大台北地區首輪放映只有國語版。 ※台語版遲至1967/2/4在台北上映。
愛情三線路
愛情三線路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中首輪上映片名為《愛情三線路》,台北首輪上映片名為《三更半夜》且廣告上寫原名《愛情三線路》。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所收錄的片名為《愛情三線路》,無《三更半夜》。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有《愛情三線路》送檢紀錄,無《三更半夜》的資料。
孝女的願望
孝女的願望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名《芬蘭東京回來》。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台中戲院:1965/4/22(※民聲日報) 國泰:1965/5/20-1965/5/25 松都:1965/5/20-1965/5/22 萬華:1965/5/23-1965/5/27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