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655個藏品
《早安台北》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1是導演李行,左1站在攝影機左側的是擔任攝影助理的杜可風,掌鏡的應是擔任攝影指導的陳坤厚。
《早安台北》由李行執導、侯孝賢編劇,1979年8月公開上映。
辛奇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依序為:吳瀟帆(陳太太)、陳大禹、姚少嗆、辛奇。
翻拍黑白照片。原始拍攝時地不詳,研判應是1946-1947年間辛奇參與實驗小劇團時期。
照片背面手寫「吳瀟帆(陳太太) 陳大禹 姚少嗆 辛奇」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6月,由李嘉、李行、白景瑞聯合執導《還我河山》,於台中清泉崗拍攝外景。
攝影師賴成英(左)在拍攝完火牛陣的場景後,與導演李行(右)合影。
後面是火牛陣的牛隻和臨時演員。
※《還我河山》籌拍期原名《雙城復國記》、《田單復國記》,開拍前決定改名為《還我河山》。
《浪花》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皇冠文化創辦人平鑫濤、原著作家瓊瑤至拍攝現場探班,右為導演李行。
《浪花》由香港馬氏影業公司出品、李行執導,改編自瓊瑤小說,1976年10月在台上映。
養鴨人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月自幼與養鴨能手的養父過著儉樸而幸福的生活,卻面臨跟著歌仔戲團賴活的親生哥哥朝富以一封遺書威脅養父,企圖將她帶走,以便讓他順利自組劇團;小月不願養父為她賣掉鴨子而悲傷地跟著朝富夫妻離去,而養父未免小月受苦,變賣鴨子,連夜拿著錢趕來,他的作法出乎朝富的意料,讓事態有了轉機…編劇張永祥單傳簡潔故事架構
《小城故事》分場拍攝總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8年9月22日繪製《小城故事》分場拍攝總表。共2份。
一份剪貼於「”小城故事”分場拍攝總表」記事本內,
多處有紅筆修正或塗改,應是拍攝時依據實際狀況所做的調整。
另一份沒有註記,分別是序場~第25場、第26場~第55場、第56場~第72場,共3張。
《血戰》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蹲者左2起:田琛、李行。
站者左起:曹平、周經武、-、王玨、田豐。
站者右起:梁銳、井淼、張方霞。
1958年上映,中一影業社出品、田琛執導的電影《血戰》,李行演出另兼副導演。
2003年第7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03年1月,第7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由香港主辦,在澳門舉行。
左起依序為:中國導演、辛奇、郁正春、宋存壽、中國導演、譚仲夏、趙瑛瑛(宋存壽夫人),於澳門玫瑰聖母堂合影。
2003年第7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03年1月,第7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由香港主辦,在澳門舉行。
左起依序為:李祐寧、辛奇、-、林清介、李行、余秉中,於澳門福榮里石碑入口前合影。
第30屆金馬獎群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坐者左起:郎雄、楊甦、李行、李翰祥、申江、白景瑞、劉芳剛。
站者左起:導演協會律師許文彬、丁善璽、-、黃玉珊、周騰、邱銘誠、宋存壽、-、金國釗、林清介、李祐寧、林福地、張曾澤。
《秋決》音樂設計構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原始手稿,以港聯影訊便條紙書寫。共1張。
【正面(有港聯影訊標題)】
先哲鑑於春
問(李)蘭生:套底聲片時,聲早底應為「19格半」,但平常我們提早為20-21,此片擬提早為(22)格。
【反面(由右至左,由上而下)】
跳舞之用意:諷刺人生假假真真,音樂內容盼配合。
《婉君表妹》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導演李行、唐寶雲、中影公司總經理龔弘,在高雄澄清湖前合影。
李行與瓊瑤合作,亦為瓊瑤首部改編電影《婉君表妹》,1965年1月11日在中影製片廠開鏡,3月在高雄澄清湖畔殺青,同年8月公開上映。
《婉君表妹》殺青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與工作人員在高雄澄清湖九曲橋上合影。
左2起:唐寶雲、李行、王戎、賴成英,站在 Arriflex 攝影機右側的是陳坤厚。
李行與瓊瑤合作,亦為瓊瑤首部改編電影《婉君表妹》,1965年1月11日在中影製片廠開鏡,3月在高雄澄清湖畔殺青,同年8月公開上映。
《王哥柳哥遊台灣》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8年,台聯出品台語喜劇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在外景拍攝地合影。
左起:李冠章(飾王哥)、導演李行、矮仔財(飾柳哥)。
右側的是 35mm Arriflex 35 ⅡA 攝影機。
〈哀〉構思初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0年上映,由李行執導《喜怒哀樂》〈哀〉的分場對白,以鋼板刻寫油印裝訂。
封面“喜怒哀樂”影片「歸」對白本,顯見構思當初尚未以〈哀〉命名。
內頁有手寫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