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556個藏品
李泉溪
李泉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泉溪,於1926年出生於雲林北港,曾赴日就讀高等學校,光復後進入廈門大學經濟系就學,因此結識日後的導演陳洪民。當時洪琛導演在廈門大學教授法國文學,課餘設電影講座,教導電影表演、導演等基礎技能,李泉溪因此對電影產生興趣。
戴傳李
戴傳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戴傳李,1926年11月28日出生於宜蘭,舅舅是台灣社會運動先驅蔣渭水。戴傳李出生不久即隨家人遷至台北,小學就讀日新公學校(今之日新國小),畢業後考取台北二中(今之成功中學),1944年二中畢業考進高等學校攻讀理科。
陳洪民
陳洪民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洪民1932年出生於廈門,高中時與當時就讀廈門大學的李泉溪結識,1949年和李泉溪一起隨著海軍官校艦隊到台灣。1950年考入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中影前身),與當年一同考上的林贊庭、洪慶雲、賴成英、林焜圻、林文錦等人,成為台灣第一代本土出身的電影技術人員。
金塗
金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塗,本名張金塗。1932年出生於台北。從影之前,曾在廣播電台播過兩年的台語笑劇。1960年以滑稽片《大嬸婆遊台北》踏入台語影圈,演出的電影以喜鬧劇為多。但林福地導演卻慧眼獨具,邀請他在《悲情城市》(1964)裡飾演一悲劇性人物,從此戲路大開,不再侷限於笑鬧角色。
《秦始皇》日本外景拍攝現場
《秦始皇》日本外景拍攝現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中日合拍70mm 寬銀幕電影《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此為中影董事長蔡孟堅(中間穿西裝,雙手抱在胸前者)所促成,導演為日本大映片廠的田中重雄(右1戴帽手拿劇本者)。 後排右方背著相機的是林贊庭。
塩田區長
塩田區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民謠〈萬支調〉改編。劇情大綱:塩田的工頭,因為善於主持公道、常為人排解紛爭,人人稱他為「塩田區長」。塩田林姓、李姓兩家族常起衝突,李溪水因此受傷而發瘋,其子石虎不務正事、整天酗酒、賭氣打架;林松碧(音譯)也因兩家族的恩怨而過世,留下遺孀傷心度日。
王哥柳哥遊台灣
王哥柳哥遊台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身材壯碩的王哥(李冠章)和瘦小的柳哥(張福財)是一對好朋友。王哥替人擦鞋,柳哥則靠踩三輪車維生。
王哥柳哥遊台灣 下集 完結篇
王哥柳哥遊台灣 下集 完結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身材壯碩的王哥(李冠章)和瘦小的柳哥(張福財)是一對好朋友。柳哥被算命仙(戽斗)斷言活不過四十四天,整天鬱鬱寡歡,因此中了愛國彩卷的王哥便決定帶著柳哥出遊散心。
薛平貴與王寶釧
薛平貴與王寶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35㎜台語電影。 ※1955/8/20本片在南投草屯開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1955/9/21台中民聲日報第三版報導〈「薛平貴」下月可公映,由本省影劇界人士合資拍攝,男女主角為拱樂社當家台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六才子西廂記
六才子西廂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16㎜台語電影。 ※於台北市萬華大觀戲院首映(《台灣有影》台語片影展),另一說在台北「萬華」戲院、「永樂」戲院上映,僅僅三天就匆匆下片(《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參考自施如芳碩士論文《歌仔戲電影研究》)。
薛平貴與王寶釧 續集
薛平貴與王寶釧 續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雲林麥寮拱樂社演出。【劇情大綱】
范蠡與西施
范蠡與西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改編舞台劇《句踐復國》,美都劇團演出。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中央:1956/8/12-1956/8/19。 大觀:1956/8/12-1956/8/19。 美都麗:1956/8/13-1956/8/15。 明星:1956/8/13-1956/8/15。
運河殉情記
運河殉情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日治時代的台南運河奇案改編。 ※南洋影業創業作。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1/24-1956/12/1。 大光明:1956/11/24-1956/12/1。 金國(現三重區):1957/3/9。
薛平貴與王寶釧 第三集 完結篇
薛平貴與王寶釧 第三集 完結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雲林麥寮拱樂社演出。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0/19-1956/10/28。 大光明:1956/10/19-1956/10/28。 大明:1957/3/12-1957/3/17。 大光明:1957/4/23-1957/4/24。
林投姐
林投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第一:1956/8/31-1956/9/2。 台北:1956/8/31-1956/9/2。 華宮:1956/9/3-1956/9/9。 永樂:1956/9/3-1956/9/10。 寶宮:1956/9/7-1956/9/9。
桃花過渡
桃花過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台北:1956/10/26-1956/10/27。 中央:1956/10/26-1956/10/28。 大觀:1956/10/29-1956/11/3。 大光明:1956/10/29-1956/11/3。
黃帝子孫
黃帝子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公營片廠出品的台語電影。 ※僅巡迴放映,未在戲院上映。 ※1955.10.25 開拍,1956.6 完成。 ※以國台語雙聲帶配音,由呂訴上翻譯台語。(※台影五十年:歷史的腳蹤)
金姑看羊
金姑看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永樂:1957/1/5-1957/1/8。 大同:1957/1/8-1957/1/9。 華山:1957/12/4。 大觀:1957/1/11-1957/1/14。 金都(現三重區):1957/3/4-1957/3/7。
補破網
補破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P.175 攝影師方壯猷的介紹,本片以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2/13-1956/12/21。
鳳嬌會李旦
鳳嬌會李旦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鳳嬌抓李旦改編。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2/9-1957/2/19。 大觀:1957/2/10-1957/2/18。 金國(現三重區):1957/3/22-1957/3/23。 金都(現三重區):1957/3/22-1957/3/25。
麻瘋女
麻瘋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P.175 攝影師方壯猷的介紹,本片以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1/30-1957/2/6。 大光明:1957/1/30-1957/2/6。
瘋女十八年
瘋女十八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1/2-1957/1/10。 大光明:1957/1/3-1957/1/14。 明星:1957/1/14-1957/1/15。 大同:1957/1/15-1957/1/17。
十年命運
十年命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中央:1957/1/5-1957/1/8。 華宮:1957/1/5-1957/1/8。 大同:1957/1/10-1957/1/11。 三重(1958年2月改名建國戲院,與大明戲院改名後之三重戲院不同。):1957/7/5-1957/7/6。
廖添丁
廖添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台北:1956/12/20-1956/12/21。 第一:1956/12/21。 金國(現三重區):1957/1/24-1957/1/25。 金都(現三重區):1957/1/24-1957/1/27。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