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567個藏品
《翠嶺長春》劇照
《翠嶺長春》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左2)演出由吳文超執導、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拍攝《翠嶺長春》。 ※《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廠拍製。1955年3月12日開鏡,直到1959年3月25日才上映。
《美的秘聞》印刷海報
《美的秘聞》印刷海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登錄號:2006.002.2886) 電影海報《美的秘聞》本件保存良好,為彩色單面印刷。 「日本醫學衛生電影男女性教育『男女性的行為』『男女性的心理』解說」「嚴禁的性秘密首次公開」「『性冷感與性無能』改編搬上銀幕」
《丁蘭廿四孝》印刷海報
《丁蘭廿四孝》印刷海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0年上映,由連燕石執導,全片以16mm反轉片拍攝,為目前所發現最早且完整之彩色台語片。
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11/19民聲日報第八版影藝沙龍:聯合國影業公司創業片「何日君再來」成績不弱,題材脫俗,劇情哀艷。文中提及本片為「國台語雙聲帶」的濶銀幕愛情文藝悲喜片。 ※1965年大台北地區首輪放映只有國語版。 ※台語版遲至1967/2/4在台北上映。
愛情三線路
愛情三線路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中首輪上映片名為《愛情三線路》,台北首輪上映片名為《三更半夜》且廣告上寫原名《愛情三線路》。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所收錄的片名為《愛情三線路》,無《三更半夜》。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有《愛情三線路》送檢紀錄,無《三更半夜》的資料。
新荒城之月
新荒城之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萬華:1964/9/26- 1964/9/27。 大同:1964/9/26- 1964/9/27。 三重(現三重區):1964/10/1-1964/10/2。 天閣(現三重區):1964/10/2-1964/10/5。
《愛情十字路》工作照
《愛情十字路》工作照
呂憲光
1957年,台中豐原的地方人士集資聘請呂訴上執導,並租用李書(又名李松峰,1904-2003)的400呎 Eyemo 攝影機拍攝《愛情十字路》。 該片在台中公園及民間豪宅取景,當時用的是木頭製軌道,導演和部份工作人員穿著正式西裝拍片,也許是對拍片工作的慎重,卻也成為當時電影界的流行。
農教攝影師與攝影機
農教攝影師與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3年3月,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進行了一次改組,戴安國成為董事長,總經弹由李葉擔任。李葉就任後不久即前往香港,將農教於1949年向美國訂購的、以前任總經理李吉辰的名義寄存在香港的35mm電影器材運回台灣。
鬼面人
鬼面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聯合報》報導,《鬼面人》是第一部與印尼合作拍攝的影片,於1972年2月5日在印尼萬隆(Bandung)開鏡。
蚵女
蚵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這是中影第一部自力拍攝的彩色電影,當年首映票房打破中影歷年紀錄,同年,得到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龔弘製片,李嘉與李行聯合執導,華慧英彩色攝影,標舉出一個時代性的台灣電影典範;不僅為中影「健康寫實」打響旗號,也讓台灣電影從此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並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新形象。
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1948)
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1948)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8年12月,中國電影製片廠隨政府撤退來台,於上海虯江碼頭將Houston洗片機等器材吊裝上華海輪的情景。
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1948)
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1948)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8年12月,中國電影製片廠隨政府撤退來台,於上海虯江碼頭搬運Houston洗片機等器材上船的情景。
《思相枝》工作照
《思相枝》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上映,由林福地執導、涂良材編劇的台語片《思相枝》。影片已佚失。 舞台左側穿黑衣掌鏡的是攝影師陳忠信,攝影機應是35mm Arriflex 35 ⅡA 腳架旁的電瓶外箱上寫有 「忠義製片廠」字樣。
《夢中的媽媽》劇照
《夢中的媽媽》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石軍、金玫、黃俊。 1966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杜雲之編劇的台語片《夢中的媽媽》。影片已佚失。
《夢中的媽媽》劇照
《夢中的媽媽》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石軍(左)、金玫。 1966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杜雲之編劇的台語片《夢中的媽媽》。影片已佚失。
《舊情綿綿》劇照
《舊情綿綿》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一峰、白蓉及戴佩珊。
戴佩珊(明星照)
戴佩珊(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童星時期的黑白明星照。 戴佩姍,1958年出生,為台語片知名製片,也是永新影業社老闆戴傳李的女兒,從小即主演多部台語片,如《舊情綿綿》、《燒肉粽》、《流浪三兄妹》、《三聲無奈》、《地獄新娘》等。
《流浪三兄妹》劇照
《流浪三兄妹》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為小秀哖(許秀年)、戴佩珊、肉員(簡春美)。 1963年上映、邵羅輝導演、陳守敬編劇的台語片。
《流浪三兄妹》工作照
《流浪三兄妹》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孩左起依序為:戴佩珊、肉員(簡春美)、小秀哖(許秀年)、-。 1963年上映、邵羅輝導演、陳守敬編劇的台語片。
《流浪三兄妹》劇照
《流浪三兄妹》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三個小孩左起依序為:肉員(簡春美)、小秀哖(許秀年)、戴佩珊。 1963年上映、邵羅輝導演、陳守敬編劇的台語片。 由戴黃翩翩(戴傳李夫人)捐贈予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
《流浪三兄妹》電影院看板
《流浪三兄妹》電影院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上映、邵羅輝導演、陳守敬編劇的台語片《流浪三兄妹》電影院看板
李美彌
李美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美彌,1946年出生於屏東潮州,客家人,少女時代就讀屏東女子中學。1969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即世新大學)廣播電視科畢業後,當年冬天即加入日本導演山內鐵也(1934-2010)導演的《封神榜》(1969)劇組做場記,因此稱山内導演為電影啓蒙老師。
台語片《三八親姆怣親家》分場對白本
台語片《三八親姆怣親家》分場對白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三八親姆怣親家》分場對白本,台詞以台語發音。 1967年上映,由辛奇執導、陳小皮編劇的台語片《三八新娘戇子婿》。 手刻鋼板油印本。外裝則是與唐羽購藏的「棲蘭劇作集」精裝硬皮。共94頁。 原始封面:永新影業公司出品、三八親姆怣親家、監製:戴傳李、編劇:陳小皮。
資深攝影師合影(201609)
資深攝影師合影(201609)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16年9月30日參觀國影中心於台北中山堂「台語片60周年文物展」時合影留念。 左起:林贊庭、賴成英、洪慶雲、林鴻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