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春暖(郭清標的故事)
嘉義縣梅山鄉,海拔4百多公尺,雨量少,灌溉困難,土地雖肥但山石太多,稻作不長。柑農郭清標的父親在他19歲那年給他留下這樣一塊荒地而與世長辭。日治時期,當年農民主要賴以維生的食物是地瓜,農民全年辛勤工作仍是過著三餐不飽的日子。郭清標面對貧窮和荒地,辛勤地種檳榔、菸葉等作物,雖然菸葉利潤比其他作物高,但種植仍需具備些科學知識,他只唸了4年小學識字不多,發展有限。民國31年,郭清標22歲時,憑媒妁之言和阿桃結為夫妻,夫妻倆胼手胝足,合力開墾父親留下的多石荒地。結婚第3年,日本戰敗,阿桃也生了3個孩子,郭清標的擔子更重了。
阿桃頗有理財觀,省吃儉用地把錢存進合會生利息,漸漸他們有些積蓄,存款不斷增加,農會總幹事對這位會友極表歡迎。剛好此時政府大力推廣栽培柑橘,總幹事便鼓勵郭清標種橘子。就土質和地勢而言,梅山很適合種橘子,但教育程度不高的郭清標對總幹事的話半信半疑,因為他從沒聽過在梅山種橘子能發大財。他和太太商量,兩人都下不了決心,儘管資金方面,農會和銀行都願意貸款給他,但想到要借錢,兩人心中還是很害怕。當鄉公所和農會舉辦柑桔栽培技術講習會時,郭清標第一個報到聽講。種植柑橘需要很大一筆資金,且要耐心培植4、5年以後才會結果。這期間要不斷施肥、噴農藥、灌溉、除草,等於在做長時間的投資。為了增加農民種植柑橘的信心,講習會後,特地安排大家到新竹參觀橘園。郭清標在仔細聽講和討教後,終於下定決心做長期投資。
他動員全家並規劃2個奮鬥階段,準備吃苦10年。前5年,全家大小勤儉克苦,自己戒煙戒酒。這期間,雖然他已向農會和銀行貸款多達幾十萬,可是他胸有成竹,一點也不怕。當第2階段的5年也快結束時,他不僅把所有的貸款都還清,而且每年的收成利潤高達30多萬元,他在農會的存款增高率是全梅山的第1位。民國57年,郭清標的新居落成,鄉紳和鄰居們都來向他道賀,他已是個大富翁了。他把曾住過的房子留下來當紀念,教導孩子不要忘本,要懂得勤勞、節約、儲蓄、樂觀和奮鬥,才是青年成功之路。他的兒子郭金虎,也決心要成為現代化的柑農,思考要將橘園管理科學化,並夢想在橘園中建造運送柑橘的流籠。這個理想,也將在他努力儲蓄的過程中,逐漸向實現的目標邁進。
※標題應是「梅山春暖(郭清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