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鐘

林鴻鐘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鴻鐘1934年出生於彰化和美,父親任職營造廠,母親於他六歲時因難產過世,兄弟姐妹共四人,排行第三。小學一年級時舉家遷到台中市,接受日本教育至1945年台灣光復。小學畢業後,考取省立台中一中(初中部),1950年畢業後偶遇小學老師何錂明,進入「何基明電影製作中心」(華興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擔任助理,當時何基明大多拍攝政府社教片、學校活動宣導片或產品介紹等影片,林鴻鐘跟隨時任攝影師的何錂明學習16mm影片攝影、沖洗、剪接、放映與簡易放映器材維修等技術。1951年,白天工作,晚上則前往台中高工補校繼續學業。

1955年服兵役,1956年退伍,短暫任職台中東區區公所里幹事,工作內容包括佈置里民活動場地、宣讀時事與政令宣導等。1957年,台語片興起,因仍懷抱電影工作願望,機緣巧合下進入金山電影製片廠跟隨李泉溪導演拍攝電影,並擔任中影台中製片廠外借出來的攝影師林贊庭、洪慶雲等人的攝影助理,開始參與35mm劇情片製作。1958年,義大利導演麥路西來台拍攝彩色寬銀幕劇情片《萬里長城》,中影台中製片廠選派支援攝影師華慧英與洪慶雲、林贊庭支援拍攝。因林贊庭入伍服役,便推薦林鴻鐘擔任該片二助,因此學習到彩色寬銀幕攝影技術。拍完該片,又經華慧英引薦於1958年進入中影。

初期以臨時人員職缺擔任華慧英、方壯猷、洪慶雲、林贊庭、賴成英等人的攝影助理,1962年,首次獨當一面擔任攝影師,拍攝李泉溪導演《韓信出世》,爾後又拍攝《韓信迫死楚霸王》、《五月十三傷心夜》等台語片。1964年成為中影正職攝助技術員,1966年拍攝華慧英執導的《情海斷腸人》,並經他推薦拍攝周旭江導演的彩色寬銀幕劇情片《春歸何處》,1967年,周旭江應中影邀請拍攝《雙歸燕》,周旭江要求林鴻鐘掌機,而他也因本片正式升任中影攝影師。

此後陸續與張曾澤、廖祥雄、楊甦、白景瑞、陳耀圻、賴成英、王童、曾壯祥、萬仁、柯一正、李祐寧等四十多位導演合作各種類型的影片。曾與林贊庭以《梅花》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爾後以《筧橋英烈傳》、《苦戀》獲得第十四屆、第十九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並以《假如我是真的》入圍第1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1986年首次執導紀錄片《東南亞之旅》,1987年掌機拍攝最後一部電影《那一年我們去看雪》,電影攝影作品共九十餘部。

林鴻鐘從中影公司基層做起,1986年擔任技術組組長,1988年升任中影製片廠副廠長,1994年升任廠長,1996年曾為文《走過電影攝影來時路》,細數其電影經歷,1997年退休後受聘為中影製片廠顧問至2002年。2015年,日本東洋思想研究所將其《走過電影攝影來時路》翻譯成日文出版,書名為《台灣電影攝影師手記》(《台湾映画カメラマンの手記》林鴻鐘著,冨田哲譯。)。

2020年1月28日病逝台北。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林鴻鐘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林鴻鐘1934年出生於彰化和美,父親任職營造廠,母親於他六歲時因難產過世,兄弟姐妹共四人,排行第三。小學一年級時舉家遷到台中市,接受日本教育至1945年台灣光復。小學畢業後,考取省立台中一中(初中部),1950年畢業後偶遇小學老師何錂明,進入「何基明電影製作中心」(華興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擔任助理,當時何基明大多拍攝政府社教片、學校活動宣導片或產品介紹等影片,林鴻鐘跟隨時任攝影師的何錂明學習16mm影片攝影、沖洗、剪接、放映與簡易放映器材維修等技術。1951年,白天工作,晚上則前往台中高工補校繼續學業。

1955年服兵役,1956年退伍,短暫任職台中東區區公所里幹事,工作內容包括佈置里民活動場地、宣讀時事與政令宣導等。1957年,台語片興起,因仍懷抱電影工作願望,機緣巧合下進入金山電影製片廠跟隨李泉溪導演拍攝電影,並擔任中影台中製片廠外借出來的攝影師林贊庭、洪慶雲等人的攝影助理,開始參與35mm劇情片製作。1958年,義大利導演麥路西來台拍攝彩色寬銀幕劇情片《萬里長城》,中影台中製片廠選派支援攝影師華慧英與洪慶雲、林贊庭支援拍攝。因林贊庭入伍服役,便推薦林鴻鐘擔任該片二助,因此學習到彩色寬銀幕攝影技術。拍完該片,又經華慧英引薦於1958年進入中影。

初期以臨時人員職缺擔任華慧英、方壯猷、洪慶雲、林贊庭、賴成英等人的攝影助理,1962年,首次獨當一面擔任攝影師,拍攝李泉溪導演《韓信出世》,爾後又拍攝《韓信迫死楚霸王》、《五月十三傷心夜》等台語片。1964年成為中影正職攝助技術員,1966年拍攝華慧英執導的《情海斷腸人》,並經他推薦拍攝周旭江導演的彩色寬銀幕劇情片《春歸何處》,1967年,周旭江應中影邀請拍攝《雙歸燕》,周旭江要求林鴻鐘掌機,而他也因本片正式升任中影攝影師。

此後陸續與張曾澤、廖祥雄、楊甦、白景瑞、陳耀圻、賴成英、王童、曾壯祥、萬仁、柯一正、李祐寧等四十多位導演合作各種類型的影片。曾與林贊庭以《梅花》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爾後以《筧橋英烈傳》、《苦戀》獲得第十四屆、第十九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並以《假如我是真的》入圍第1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1986年首次執導紀錄片《東南亞之旅》,1987年掌機拍攝最後一部電影《那一年我們去看雪》,電影攝影作品共九十餘部。

林鴻鐘從中影公司基層做起,1986年擔任技術組組長,1988年升任中影製片廠副廠長,1994年升任廠長,1996年曾為文《走過電影攝影來時路》,細數其電影經歷,1997年退休後受聘為中影製片廠顧問至2002年。2015年,日本東洋思想研究所將其《走過電影攝影來時路》翻譯成日文出版,書名為《台灣電影攝影師手記》(《台湾映画カメラマンの手記》林鴻鐘著,冨田哲譯。)。

2020年1月28日病逝台北。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類型: 
參展記錄: 

1976/第13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梅花》林贊庭與林鴻鐘合攝)

參展記錄: 

1977/第1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攝影獎(《筧橋英烈傳》)

參展記錄: 

1982/第19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苦戀》)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林贊庭,2003)

創建時間
生卒時間: 
1934.07.28~2020.01.28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台灣 彰化縣 和美鎮 中寮里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識別碼
OM_TFI_202011_person_000002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