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烽演劇研究會的成立及《古都》《羅漢赴會》的演出始末

聖烽演劇研究會的成立及《古都》《羅漢赴會》的演出始末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記載聖烽演劇研究會與舞台劇《古都》、《羅漢赴會》演職員表的文件(單張雙面影印),原始來源不詳。

搬戲頭乞食尾-「聖烽」的成立及《古都》、《羅漢赴會》的演出始末
《璧》是當年「聖烽」重要作品,當年熱愛演劇的台灣青年,以演劇抗識社會不公,闡揚年輕人的理想,卻萬萬沒有想到,「搬戲頭乞食尾」這句俗諺,會應驗在聖烽這群青年演出《璧》/《羅漢赴會》二劇之後的遭遇和人生上。

壁,有三個涵義
一、牆壁,隔開,隔開貧富冷暖
二、詐騙,剝削,A錢
三、碰(砰)壁,絕望
因為有多重涵義,可以隱晦表達
如狗(日本人)去豬(外省人)來;我們睏金眠床,伊睏屎礐口,人抱嬰,伊抱狗,人坐轎,伊坐畚斗(人力車)
所以用壁之名,諷刺當時的社會政策,壁也是隔開外省本省,特權階級與平民百姓。


聖烽演劇研究會的組織
聖烽 會長  宋非我
   副會長 江金章(出資)
   顧問  玉井泉/張文環
   團員  簡國賢 辛超喜(辛奇) 簡煥陽 洪明堯 呂赫若 王弘器 張福財(矮仔財) 王意美 碧雲 素真 陳學究 白雲峰(蘇三郎) 黃河 宋子午 賴文進 鳥煙嶼 澄清 照步來 張淵禧

《古都》
劇本:
簡國賢先以日文寫成,自己翻譯成中文,宋非我翻成台語,多年後有藍博洲翻譯整理,發表在聯合文學上的中文版,因此共四個版本。
(其中日文版和簡國賢翻譯之中文版,在簡國賢被槍斃後,不知下落,而目前最通行的藍博洲版本則非當年演出版本,未對劇場演出作考量,在讀劇時應注意。)

1946.6/9-6/13,共演出5天
節目單內容在報紙上刊登如下
原作:簡國賢
編譯及導演:宋非我
舞台監督:辛金傳
舞台裝置:簡煥陽
照明(燈光):洪明堯、村培牆
效果(音效):蘇三郎(當時是五人樂隊,負責所有配樂伴奏,並使用演奏樂器以外的工具和方法,製造各種音效)
佈景製作太陽畫房
演員:
錢金利-矮仔財(終戰前演劇挺身隊第一隊)
錢妻-碧雲(鐘聲劇團,宋綠竹之妻)
店員-澄清【蘇三郎】(光復前兩年參加之業餘劇團 藝能文化演劇研究會/興南報社出資)
女中(下女)-素貞(厚生演劇研究會會員)
長工一黃河(日據時期移動藝能奉公隊隊員)
醫生一宋綠竹(鐘聲)
巧妙師-陳財興(星光劇團)
許乞食-宋非我
許母-碧珠(演劇挺身隊第一隊隊員,矮仔財之妻)
小孩阿仁-宋子午(宋非我之子,當時七歲,本名宋吾仁,現在高雄一廣播電台主持音樂節目)
麵店店員-烏煙(鐘聲劇團)


《羅漢赴會》
編導:宋非我(故事來源是日文劇集《無產階級劇本集》裡的一個劇本)
音樂:王弘器(藝文演劇研究會會員,學聲樂,在劇中負責用聲樂唱乞食調,其餘音樂仍由音效負責)
其餘工作群同上

演員:
魏善家:王意每(國風劇團)
雷大同(音與當年某民意代表之名相近):陳財興
葉貼:賴文進(厚生演劇研究會)
連鑼寫:王百科【王弘器,林本源家的子孫,母親為著名藝旦王熙鳳?後來在彰化出家】(藝能文化演劇研究會)
白糯米:雲欽(辛金傳找來)
鐵羅漢:宋非我
載佳注:碧雲(厚生)
智冷僧:宋綠竹
市議員:澄清 謝麗城(當時北市議員有一名叫謝娥)碧雲
賈秘思:素貞
男給仕(工友):辛超喜【辛奇】
乞食六名:陳學究,陳財興,黃河,王百科(藝文),宋吾仁,烏煙嶼


聖烽演劇研究會成立時,有一份公開的宗旨與致詞,內容如下:

宗旨
全世界愈有文明的一等國,即愈愛搬戲,戲即愈賢搬,搬戲愈發展,國家的文化愈高,這是通天下的文化行情及歷史上已有證明瞭,但是證明經過了幾千萬代人的今仔日,聽講咱台灣的文化猶原有普通徹底,不拘現時又時常再聽人講一句「搬戲頭乞食尾」,今無我要現失禮,拜問咱大家,咱台灣的文化是真亦是假?程度是高亦是低,若真高應該都有可好出真多搬戲的兄弟姊妹, 若是假更低,戲台內合適都無半人可來坐,是不是啊!阮的有精神眼光可看戲的兄弟姊妹!

致詞
  高貴的變成卑鄙的,陳舊的變成新潮的,在所有事物價值顛倒和變貌,像思濤一樣捲入漩渦中,兄弟姊妹們想必越來越堅定開拓渾沌的現實的激烈思想準備,在此當兒,痛感演劇也必須發揮作用,於是集合年輕朋友,組成「聖烽演劇研究會」
  在喪失理性的時代,以在藝術上最具理性傾向的演劇作為立足點摸索,學習如何在這樣的時代向上,以及如何生存下去。我們既無經濟也無把握力,有的只是熱情。兄弟姊妹們呦,我們必須仰仗各位的誠摯指導和激勵。我們的工作必須等待各位的施肥,才能開花結果。
  兄弟姊妹們呦,走鋼索者的命還是只能前進,不許退後。唯有勇敢前進者才能開拓活路。「1946年6月在中山堂(當時台北最好的劇場)的演出,一張票15元新台幣(學生票12元,當 時公務員一個月收入60 元),場場爆滿,甚至有人從南部上台北來看戲,但所有的收入都被江金章席捲而去,劇團為了能夠給演職員合理的收入,決定7月重演,但警局已經不准,戲被禁演了。應驗了聖烽再創立宗旨中,提及的俗諺「搬戲頭乞食尾」!真是這群熱情的青年們始料未及。」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聖烽演劇研究會的成立及《古都》《羅漢赴會》的演出始末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記載聖烽演劇研究會與舞台劇《古都》、《羅漢赴會》演職員表的文件(單張雙面影印),原始來源不詳。

搬戲頭乞食尾-「聖烽」的成立及《古都》、《羅漢赴會》的演出始末
《璧》是當年「聖烽」重要作品,當年熱愛演劇的台灣青年,以演劇抗識社會不公,闡揚年輕人的理想,卻萬萬沒有想到,「搬戲頭乞食尾」這句俗諺,會應驗在聖烽這群青年演出《璧》/《羅漢赴會》二劇之後的遭遇和人生上。

壁,有三個涵義
一、牆壁,隔開,隔開貧富冷暖
二、詐騙,剝削,A錢
三、碰(砰)壁,絕望
因為有多重涵義,可以隱晦表達
如狗(日本人)去豬(外省人)來;我們睏金眠床,伊睏屎礐口,人抱嬰,伊抱狗,人坐轎,伊坐畚斗(人力車)
所以用壁之名,諷刺當時的社會政策,壁也是隔開外省本省,特權階級與平民百姓。

聖烽演劇研究會的組織
聖烽 會長  宋非我
   副會長 江金章(出資)
   顧問  玉井泉/張文環
   團員  簡國賢 辛超喜(辛奇) 簡煥陽 洪明堯 呂赫若 王弘器 張福財(矮仔財) 王意美 碧雲 素真 陳學究 白雲峰(蘇三郎) 黃河 宋子午 賴文進 鳥煙嶼 澄清 照步來 張淵禧

《古都》
劇本:
簡國賢先以日文寫成,自己翻譯成中文,宋非我翻成台語,多年後有藍博洲翻譯整理,發表在聯合文學上的中文版,因此共四個版本。
(其中日文版和簡國賢翻譯之中文版,在簡國賢被槍斃後,不知下落,而目前最通行的藍博洲版本則非當年演出版本,未對劇場演出作考量,在讀劇時應注意。)

1946.6/9-6/13,共演出5天
節目單內容在報紙上刊登如下
原作:簡國賢
編譯及導演:宋非我
舞台監督:辛金傳
舞台裝置:簡煥陽
照明(燈光):洪明堯、村培牆
效果(音效):蘇三郎(當時是五人樂隊,負責所有配樂伴奏,並使用演奏樂器以外的工具和方法,製造各種音效)
佈景製作太陽畫房
演員:
錢金利-矮仔財(終戰前演劇挺身隊第一隊)
錢妻-碧雲(鐘聲劇團,宋綠竹之妻)
店員-澄清【蘇三郎】(光復前兩年參加之業餘劇團 藝能文化演劇研究會/興南報社出資)
女中(下女)-素貞(厚生演劇研究會會員)
長工一黃河(日據時期移動藝能奉公隊隊員)
醫生一宋綠竹(鐘聲)
巧妙師-陳財興(星光劇團)
許乞食-宋非我
許母-碧珠(演劇挺身隊第一隊隊員,矮仔財之妻)
小孩阿仁-宋子午(宋非我之子,當時七歲,本名宋吾仁,現在高雄一廣播電台主持音樂節目)
麵店店員-烏煙(鐘聲劇團)

《羅漢赴會》
編導:宋非我(故事來源是日文劇集《無產階級劇本集》裡的一個劇本)
音樂:王弘器(藝文演劇研究會會員,學聲樂,在劇中負責用聲樂唱乞食調,其餘音樂仍由音效負責)
其餘工作群同上

演員:
魏善家:王意每(國風劇團)
雷大同(音與當年某民意代表之名相近):陳財興
葉貼:賴文進(厚生演劇研究會)
連鑼寫:王百科【王弘器,林本源家的子孫,母親為著名藝旦王熙鳳?後來在彰化出家】(藝能文化演劇研究會)
白糯米:雲欽(辛金傳找來)
鐵羅漢:宋非我
載佳注:碧雲(厚生)
智冷僧:宋綠竹
市議員:澄清 謝麗城(當時北市議員有一名叫謝娥)碧雲
賈秘思:素貞
男給仕(工友):辛超喜【辛奇】
乞食六名:陳學究,陳財興,黃河,王百科(藝文),宋吾仁,烏煙嶼

聖烽演劇研究會成立時,有一份公開的宗旨與致詞,內容如下:

宗旨
全世界愈有文明的一等國,即愈愛搬戲,戲即愈賢搬,搬戲愈發展,國家的文化愈高,這是通天下的文化行情及歷史上已有證明瞭,但是證明經過了幾千萬代人的今仔日,聽講咱台灣的文化猶原有普通徹底,不拘現時又時常再聽人講一句「搬戲頭乞食尾」,今無我要現失禮,拜問咱大家,咱台灣的文化是真亦是假?程度是高亦是低,若真高應該都有可好出真多搬戲的兄弟姊妹, 若是假更低,戲台內合適都無半人可來坐,是不是啊!阮的有精神眼光可看戲的兄弟姊妹!

致詞
  高貴的變成卑鄙的,陳舊的變成新潮的,在所有事物價值顛倒和變貌,像思濤一樣捲入漩渦中,兄弟姊妹們想必越來越堅定開拓渾沌的現實的激烈思想準備,在此當兒,痛感演劇也必須發揮作用,於是集合年輕朋友,組成「聖烽演劇研究會」
  在喪失理性的時代,以在藝術上最具理性傾向的演劇作為立足點摸索,學習如何在這樣的時代向上,以及如何生存下去。我們既無經濟也無把握力,有的只是熱情。兄弟姊妹們呦,我們必須仰仗各位的誠摯指導和激勵。我們的工作必須等待各位的施肥,才能開花結果。
  兄弟姊妹們呦,走鋼索者的命還是只能前進,不許退後。唯有勇敢前進者才能開拓活路。「1946年6月在中山堂(當時台北最好的劇場)的演出,一張票15元新台幣(學生票12元,當 時公務員一個月收入60 元),場場爆滿,甚至有人從南部上台北來看戲,但所有的收入都被江金章席捲而去,劇團為了能夠給演職員合理的收入,決定7月重演,但警局已經不准,戲被禁演了。應驗了聖烽再創立宗旨中,提及的俗諺「搬戲頭乞食尾」!真是這群熱情的青年們始料未及。」

物件類別
印刷品
其他內容描述
取得方式: 

辛奇捐贈予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

相關作品: 

相關作品: 

羅漢赴會

類型: 
語文: 

中文

貢獻者
前藏家: 
辛奇
相關人物: 
識別碼
OM_TFI_201911_print_000006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