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訴上

呂訴上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呂訴上,1915年出生於今日的彰化縣溪洲鄉,為家中獨子。父親呂深圳經營「賽牡丹」歌仔戲團,自幼耳濡目染。16歲為自家劇團編導改良戲《情海風波》,並擔任男主角。同年,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銀華映畫社」,承租影片巡迴放映,並親自擔任辯士。1934年至1940年間三度赴日求學,先後在早稻田大學、東京寫真學校、日本大學等學校就讀政治經濟與藝術相關科系,也曾進入當地劇團學習腹語及化妝技術。

1936年自台灣總督府警察訓練所警官講習班第一期畢業,1937年自組「台灣銀華新劇團」,因經營不易,於1939年結束演出。1942年,受聘於「台灣演劇協會」,負責文藝監察與演出指導。戰後,進入警界服務,藉職務之便進行台灣電影戲劇資料蒐集與研究。五零年代初期,投身於劇本創作,並熱衷於傳統戲曲的改良,以及地方戲劇活動的推廣。五零年代後期,台語片興起。1957年,為大來影業社編寫電影劇本《河邊春風寒》。同年,在豐原地方人士成立的「臺聯電影企業公司」邀請下,擔任該公司創業作《愛情十字路》的導演工作,同時擔任教師訓練演員。

1958年成立「銀華影業社」,從事海外電影發行,並附設電影戲劇訓練班,培訓影劇人才。1963年起至當時仍為學院的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兼課,1969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擔任編審工作。其著作多元,出版的書籍包括戲劇、音樂研究以及話劇劇本、小說,如《現代陳三五娘》、《偵探化裝與偵探術》、《女匪幹》、《台灣的音樂》、《台灣的戲劇》、《還我自由》、《女偵探鬥刑警》等。影劇相關專文亦散見期刊報紙。1961年出版的《台灣電影戲劇史》,內容涵蓋近代台灣電影、傳統戲曲、播音劇、新劇等藝術潮流與演變,至今仍是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1970年11月9日因腦溢血逝世,享年55歲。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呂訴上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呂訴上,1915年出生於今日的彰化縣溪洲鄉,為家中獨子。父親呂深圳經營「賽牡丹」歌仔戲團,自幼耳濡目染。16歲為自家劇團編導改良戲《情海風波》,並擔任男主角。同年,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銀華映畫社」,承租影片巡迴放映,並親自擔任辯士。1934年至1940年間三度赴日求學,先後在早稻田大學、東京寫真學校、日本大學等學校就讀政治經濟與藝術相關科系,也曾進入當地劇團學習腹語及化妝技術。

1936年自台灣總督府警察訓練所警官講習班第一期畢業,1937年自組「台灣銀華新劇團」,因經營不易,於1939年結束演出。1942年,受聘於「台灣演劇協會」,負責文藝監察與演出指導。戰後,進入警界服務,藉職務之便進行台灣電影戲劇資料蒐集與研究。五零年代初期,投身於劇本創作,並熱衷於傳統戲曲的改良,以及地方戲劇活動的推廣。五零年代後期,台語片興起。1957年,為大來影業社編寫電影劇本《河邊春風寒》。同年,在豐原地方人士成立的「臺聯電影企業公司」邀請下,擔任該公司創業作《愛情十字路》的導演工作,同時擔任教師訓練演員。

1958年成立「銀華影業社」,從事海外電影發行,並附設電影戲劇訓練班,培訓影劇人才。1963年起至當時仍為學院的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兼課,1969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擔任編審工作。其著作多元,出版的書籍包括戲劇、音樂研究以及話劇劇本、小說,如《現代陳三五娘》、《偵探化裝與偵探術》、《女匪幹》、《台灣的音樂》、《台灣的戲劇》、《還我自由》、《女偵探鬥刑警》等。影劇相關專文亦散見期刊報紙。1961年出版的《台灣電影戲劇史》,內容涵蓋近代台灣電影、傳統戲曲、播音劇、新劇等藝術潮流與演變,至今仍是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1970年11月9日因腦溢血逝世,享年55歲。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類型: 
類型: 
類型: 
人物關係: 

呂憲光[兒子]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創建時間
生卒時間: 
1915.07.13~1970.02.24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台灣 彰化縣 溪州鄉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識別碼
OM_TFI_202301_person_00010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