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368個藏品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台灣影人協會成立大會
洪慶雲
2000年9月9日「台語片演藝人員聯誼會」擴大組織為「台灣影人協會」,由辛奇當選首任理事長。 左起:洪慶雲、辛奇、林贊庭
《惡夢初醒》外景工作照
《惡夢初醒》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內景在搭設在農教新蓋的攝影棚,外景則在台中周邊拍攝。 此為霧峰。
辛奇相關照片
辛奇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左1)。拍攝時間不詳,地點應該是台北航空站(今松山機場)。
忠義製片廠(工作照)
忠義製片廠(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片第二期高峰(約1960年代),許多攝影師自行購買Arriflex攝影機及燈光器材成立電影技術組來包拍台語片。 其中以陸續添購三台Arriflex IIA的忠義電影製片廠較具規模。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學員們出遊留影。 前排左起:賴成英、涂秋林、林贊庭、林文錦。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合影,左起林文錦、陳宏民、林丁貴。
邵羅輝相關照片
邵羅輝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0年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台語片小組訪談紀錄照。
李泉溪與何錂明(工作照)
李泉溪與何錂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李泉溪、場記陳姿伃、何錂明於《薛平貴與王寶釧》拍片現場合影。 攝影機應是跟中影台中製片廠租借的 400呎 35mm Eyemo。
何基明相關照片
何基明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一部35毫米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導演何基明,帶領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台語片小組部分成員至台中拜訪陳澄三夫婦,希望可以尋獲當年執導的影片或相關文物。 此為陳澄三存放電影拷貝、歌仔戲錄音盤帶及有關資料的地方。何基明導演在協助辨識拷貝片的影像。
陳玉帛(工作照)
陳玉帛(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攝影師陳玉帛在日本研習時參觀Vista Vision攝影機。
Parvo攝影機(上海明星電影公司)
Parvo攝影機(上海明星電影公司)
林贊庭
明星電影公司(1922年3月成立於中國上海市)無聲電影時期以PARVO手搖攝影機拍攝。 機身左邊是手動遙把,雲台右邊兩個手把則控制上下、左右的搖動。
Parvo攝影機(1933年)
Parvo攝影機(1933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3年12月,當時位於中國江西省的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電影股(中國製片廠前身)以 35mm 手搖 Parvo 攝影機拍攝蔣中正率軍討伐前對部隊訓話,並隨軍拍攝紀錄片。
2003年第7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2003年第7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03年1月,第7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由香港主辦,在澳門舉行。 左起依序為:辛奇、李祐寧、朱延平、翁大成、X、由緒如(李行秘書)、李行、余秉中、X、宋存壽,於澳門西望洋聖堂(主教山聖堂)前合影。
辛奇與同袍合影(1949)
辛奇與同袍合影(1949)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右)與同袍。照片背面手寫「四九、一 、五塊厝於鳳山」。 原本前往廈門謀求拍片機會的辛奇,1949(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的部隊回台,與戰友一同到高雄鳳山投考政工中隊並獲錄取,後改組為「國防部儲備軍官訓練班成功劇團」。隔年(1950)退伍。(資料來源:《台語片時代》,2001)。
辛奇與同袍合影(1949)
辛奇與同袍合影(1949)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右)。拍攝時間似為1949-1950年之間。 原本前往廈門謀求拍片機會的辛奇,1949(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的部隊回台,與戰友一同到高雄鳳山投考政工中隊並獲錄取,後改組為「國防部儲備軍官訓練班成功劇團」。隔年(1950)退伍。(資料來源:《台語片時代》,2001)。
辛奇相關照片
辛奇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左3)、小林(右後1。本名吳東如,即吳彬、韋弘)。拍攝時間不詳。 照片背面手寫「新界 娛樂場 台灣阿美村」。
辛奇相關照片
辛奇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左)、小林(右。本名吳東如,即吳彬、韋弘)。拍攝時間不詳。 照片背面手寫「新界 娛樂場 台灣阿美村」。
《大地飛鷹》工作照
《大地飛鷹》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8年,攝影師廖慶松(左2)在《大地飛鷹》中被吊在兩座高台之間拍攝升降效果的鏡頭,右下角為導演蔡揚名。
忠義製片廠(工作照)
忠義製片廠(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曾包拍過許多作品。 1966年,陳忠信(左1戴帽者)在台北中興橋下,以Arriflex IIA攝影機拍攝《流浪天涯三兄妹》。 當時常以電瓶燈打光就開始拍攝。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情人的眼淚》工作照
《情人的眼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情人的眼淚》拍攝現場。 左側為女主角張美瑤、男主角田鵬,右為攝影師莊靈為台灣電視公司拍攝新聞片。
《情人的眼淚》工作照
《情人的眼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情人的眼淚》拍攝現場。 左為女主角張美瑤,右為攝影師莊靈為台灣電視公司拍攝新聞片。
《鐵娘子》工作照
《鐵娘子》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鐵娘子》外景現場,正在拍攝萬重山(左前背對畫面者)的一場戲。 傘下帶著墨鏡的是宋存壽導演,旁邊蹲坐著操控Arriflex攝影機的是攝影指導華慧英,右後方拿著相機在拍照的是來探班的胡金銓導演。
《接財神》劇照
《接財神》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聯邦影業發行國光公司《接財神》劇照。 左起:喬宏、高翔、白光、王元龍。
《煙雨》劇照
《煙雨》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5年,《煙雨》劇照,岳陽和谷名倫。 背景的書架上一整排都是聯邦公司發行或拍攝電影後,特別製作的「影片資料匣」,是用來放置劇本、場記表、宣材、製作開銷費用等文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