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49個藏品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聯邦影業向臺灣省影戲業聲請登記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向市政府教育局登記「台灣省影戯業聲請登記表」一張,複寫紙。 聲請人:張陶然、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已於民國43年4月2日成立、聲請登記時間:民國43年6月24日。另以紅筆大寫「留底」兩字。
《大馬戲團》宣傳手巾
《大馬戲團》宣傳手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聯邦影業旗下國藝公司所出品的電影《大馬戲團》(1964)週邊產品。這款特製的紗布小手巾,花色共有綠色、紫色、藍色、橘色四款。於電影上映時,贈送給每場前100名觀眾作為紀念。
聯邦影片宣材檔案及相本
聯邦影片宣材檔案及相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宣材檔案夾及相本。 依照片名將相關的宣傳小冊、剪報,以及各類照片包含工作照、定裝照及宣傳照等歸納整理成冊。可見聯邦影業對資料保存的重視。 相本中的照片皆已拆除,清潔、整飭後另以無酸相本整理成冊。
聯邦影業相關鋅版印模
聯邦影業相關鋅版印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版印刷用的鋅版印模。 有聯邦、國際、中藝及聯邦商標、及聯邦出品作品名稱。
聯邦影業公司經營相關印章
聯邦影業公司經營相關印章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公司經營相關的木頭橡皮章,以木盒收納。 除了行政用章,會計、出納及帳目等業務,另有公司名稱、電影片名的相關印章。
聯邦影業旗幟
聯邦影業旗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的錦旗。 紅底色,以白字印有聯邦影業公司、UNION FILM CO.LTD及黃色的聯邦的商標圖案。
聯邦影片資料匣
聯邦影片資料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與國際影片有限公司專用的特製影片資料匣。
聯邦影業辦公室
聯邦影業辦公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聯邦影業公司當時位於台北市開封街辦公室的外觀。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特輯」特刊,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九日。 內容文章包括: 我們的認識和希望(詹純鑑)。 邁向電影製片功業新使命 兼介沖印廠(沙榮峰)。 我們的主要設備簡介:沖片機、收銀質機、印片機、分色儀、發電機等器材介紹。 我們的優異技術人才。 淺述影片沖印製作程序。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3年8月19日,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財、經兩部部長的嘉賓紛紛蒞廠致賀。 沙榮峰(左)為財政部長李國鼎(右2)解說廠內各項設施。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沖洗價目表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沖洗價目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的沖洗價目表。三折頁,雙面印刷。 封面手稿註記:廣告宣傳標語等內容。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位於新店安坑的「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外觀。 沙榮峰與位於安坑的「虹雲電影沖印公司」合作,將其改組為「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由香港綜合電影沖印公司選派人員來台擔任技術人員,另從英國、美國選購最新的沖印設備,於1973年8月19日正式開幕。可惜因嚴重虧損,1976年以低價轉讓給中影。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位於新店安坑的「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門牌。 沙榮峰與位於安坑的「虹雲電影沖印公司」合作,將其改組為「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由香港綜合電影沖印公司選派人員來台擔任技術人員,另從英國、美國選購最新的沖印設備,於1973年8月19日正式開幕。可惜因嚴重虧損,1976年以低價轉讓給中影。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際電影沖印廠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3年8月19日,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開幕,財、經兩部部長的嘉賓紛紛蒞廠致賀。 沙榮峰(中)為經濟部長張世光(右)解說沖印廠的設備。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64年6月16日國際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沙榮峰發佈,因國際物價波動,沖印原料上漲,自7月1日起調整各沖印項目價格的的公告。
俠女
俠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俠女》當初分為上、下兩集,《俠女》第二部又名《靈山劍影》.1975年上、下集重映。 【劇情大綱】本片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還我河山》現場工作照
《還我河山》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6月,攝影師林贊庭(中)在台中清泉崗《還我河山》拍攝現場,右為導演白景瑞。 35mm Mitchell NC 攝影機下方為林贊庭與史紀新自費自製的羅盤式避震器,但架上卡車後只能避免左右搖動,無法避免上下的跳動。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6月,由李嘉、李行、白景瑞聯合執導《還我河山》,於台中清泉崗拍攝外景。 攝影師賴成英(左)在拍攝完火牛陣的場景後,與導演李行(右)合影。 後面是火牛陣的牛隻和臨時演員。 ※籌拍期間原名《雙城復國記》、《田單復國記》,開拍前更名為《還我河山》。
《還我河山》現場工作照
《還我河山》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6月,林贊庭(右)在台中清泉崗《還我河山》拍攝現場。 35mm Mitchell NC 攝影機下方為林贊庭與史紀新自費自製的羅盤式避震器,但架上卡車後只能避免左右搖動,無法避免上下的跳動。 ※籌拍期間原名《雙城復國記》、《田單復國記》,開拍前更名為《還我河山》。
張曾澤
張曾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曾澤,1930年生於山東安邱縣。1949年隨青年軍來台,1951年考取首屆政工幹校影劇組。畢業後,初在劇團工作,1954年導演話劇「吾土吾民」獲得最佳導演獎。
《冰點》劇照
《冰點》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威。 1966年上映,由辛奇執導、陳洪民編劇的國語片。影片已佚失。 《台語片時代》(1994,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小組)第135頁辛奇的訪問提及,為了要與日片《冰點》拼票房,本片改成國語發音。
袁叢美
袁叢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袁叢美,190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原名袁少康,又名袁項軍。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對美術產生興趣,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小學任教音樂、美術、體育。由於兄弟多半是軍人,因此後來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就讀,並且參加北伐。
華慧英(個人照)
華慧英(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9年,華慧英被派駐至舟山群島擔任戰地新聞攝影記者時,搭乘游擊隊使用的單軌帆船(慣稱為「小白底」)。
萬華戲院[台北市萬華區]
萬華戲院[台北市萬華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現況:已歇業,拆除併入龍山寺前艋舺公園(即第12號公園),公園下方建有地下商場及龍山寺捷運站。 戲院舊址即為龍山寺捷運站3號出口位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