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7個藏品
養鴨人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月自幼與養鴨能手的養父過著儉樸而幸福的生活,卻面臨跟著歌仔戲團賴活的親生哥哥朝富以一封遺書威脅養父,企圖將她帶走,以便讓他順利自組劇團;小月不願養父為她賣掉鴨子而悲傷地跟著朝富夫妻離去,而養父未免小月受苦,變賣鴨子,連夜拿著錢趕來,他的作法出乎朝富的意料,讓事態有了轉機…編劇張永祥單傳簡潔故事架構
梁山伯與祝英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浙江祝員外的閨女英台,因求學心切,說服父母讓她赴餘杭讀書。途中,巧扮男裝的她邂逅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遂折柳代香,結拜兄弟。三年同窗,梁兄不知英台實為女兒身,英台卻漸漸愛上義兄。山伯得知英台真實身份後,滿懷欣喜前往提親,無奈卻病逝收場,魂魄最後化為翩翩彩蝶……。
新生戲院大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5年1月19日,下午1點50分,台北市西門鬧區發生一起火災慘案。新生戲院、萬國舞廳和渝園餐廳全被燒光。火災後約有數萬人圍觀。台北市的消防車全部出動,全力救災滅火。
新生大廈落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位於台北市衡陽街口的新生大廈於民國44年3月開始動工。民國45年12月31日,新生大戲院落成,開幕典禮邀請台北市長高玉樹主持揭幕,並請三位女影星吳驚鴻、黃曼、夷光進行剪綵。戲院設備按照國際標準,有1,600個座位。
吳鳳故事搬上銀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1年6月,為拍攝電影《吳鳳》,導演卜萬蒼和工作人員到嘉義蒐集吳鳳相關資料。一行人在嘉義火車站下車後,陸續前往阿里山忠王祠、吳鳳公成仁紀念碑、吳鳳墓、阿里山神木、吳鳳鄉山胞廟堂達邦會場、吳鳳鄉公所、吳鳳中學大門等處。影片中還記錄了電影的手繪佈景圖,佈景美術組依圖搭景。
《電影與我》封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張美瑤親自撰寫的《電影與我》,內容描述她與電影的點點滴滴。
1965年2月20日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社慶。該社於當日出版並舉辦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發表會,由張美瑤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睹偶像風采。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與國聯影業公司合拍的《西施》,於1964年7月22日開拍,由於導演李翰祥求好心切,拍攝期長達一年三個月,直到1965年10月在台北市上映。
此為 《西施》在台北市新生大戲院上映時的巨型電影看板。
《國聯電影》創刊特大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3月,國聯影業公司在香港發行《國聯電影》(Grand Movie Pictorial)雜誌。
創刊特大號的跨頁封面為國聯五鳳,左起:李登惠、鈕方雨、甄珍、汪玲、江青。
五十一年優良影片頒獎典禮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五十一年度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即第1屆金馬獎)特刊,全彩印刷。
1962年,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並於同年10月31日下午三點在台北市的國光戲院舉行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