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35個藏品
《婉君表妹》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導演李行、唐寶雲、中影公司總經理龔弘,在高雄蓮池潭畔的春秋閣前合影。
李行與瓊瑤合作,亦為瓊瑤首部改編電影《婉君表妹》,1965年1月11日在中影製片廠開鏡,3月在高雄澄清湖畔殺青,同年8月公開上映。
第10屆亞洲影展代表團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第10屆亞洲影展,左起:唐寶雲、王莫愁、日本女星司葉子、龔弘、蔡東華於會場合影。
當時中影、台製的彩色影片沖印等在日相關事宜,都是委由蔡東華負責處理。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第30屆金馬獎群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坐者左起:郎雄、楊甦、李行、李翰祥、申江、白景瑞、劉芳剛。
站者左起:導演協會律師許文彬、丁善璽、-、黃玉珊、周騰、邱銘誠、宋存壽、-、金國釗、林清介、李祐寧、林福地、張曾澤。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建議,與影劇協會聯署提案,經金馬執委會多數無異議通過,由李行榮獲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翠嶺長春》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中)演出由吳文超執導、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拍攝《翠嶺長春》。
※《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廠拍製。1955年3月12日開鏡,直到1959年3月25日才上映。
《沒有女人的地方》開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唐紹華執導、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廠)出品《藝林奇譚》(上映時更名為《沒有女人的地方》)該片於1955年10月開拍,黃卓漢等人來道喜。
前排左起:龍芳、黃河、焦鴻英、林翠、丁瑩、黃卓漢、莫康時、林翠母親。
後排左起:彭世偉、田豐、李行、高明、楊甦、周旭江、井淼、古軍、香港友人、玉珏、唐紹華。
《翠嶺長春》外景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左)演出由吳文超執導《翠嶺長春》時,與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廠長龍芳合影。
※《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廠拍製。1955年3月12日開鏡,直到1959年3月25日才上映。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站在攝影機右側的是導演李行、中影總經理龔弘,右後方應是演員唐寶雲。
攝影機為35mm Mitchell NC,400呎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有著「中影」的字樣。
《養鴨人家》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1964年8月至南投草屯拍攝農業展覽會的畫面,1964年12月上映。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戴著「養鴨人家」專屬工作帽。
《養鴨人家》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1964年8月至南投草屯拍攝農業展覽會的畫面,1964年12月上映。
1998年第35屆終身成就紀念獎(周天素)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3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1998年12月12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
終身成就獎由導演辛奇頒贈給資深電影工作者周天素。從無聲到有聲、台語到國語片,周天素製作過百餘部電影,經營戲院並投資成立影業公司及沖印廠,帶動及見證台灣電影業的發展。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明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第4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2009年11月28日,在台北縣政府大樓(今新北市政府大樓)舉行。
本屆終身成就獎頒給中影前總經理明驥,他不僅開辦電影技術人才訓練班,且大膽啟用新銳導演,締造了「台灣新電影」的風潮,為影史寫下新頁。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左)和唐寶雲(右,飾璇姑)。
《還我河山》是集合中影重要的編、導、演,以及技術人員所拍攝的歷史鉅作。1966年10月在台上映。
※籌拍期間原名《雙城復國記》、《田單復國記》,開拍前更名為《還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