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822個藏品
聯邦公司答覆李翰祥的幾句話
聯邦公司答覆李翰祥的幾句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5月13日,李翰祥導演為了合約糾紛在《聯合報》、《中央日報》刊登「請聽李翰祥說幾句話」的自白廣告,指控聯邦坑錢。 隔日,聯邦隨即也在《聯合報》、《中央日報》刊登「聯邦公司答覆李翰祥的幾句話」予以駁斥。
沙榮峰(個人照)
沙榮峰(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3年,沙榮峰先生在台北家中修改回憶錄。 《沙榮峰回憶錄暨圖文資料彙編》於2006年4月由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出版。
《小白菜》劇照
《小白菜》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4年由香港新華影業公司出品《小白菜》,在各地創下良好賣座紀錄。 此為影片中楊乃武為小白菜把脈看診的鏡頭。 左起:羅維、黃河、李麗華、鍾情。
林黛《漁歌》劇照
林黛《漁歌》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香港新華影業公司出品《漁歌》,林黛扮演漁家女。 聯邦影業從《翠翠》(1953)起,代理發行了一系列林黛主演的歌唱片。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12月7日,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張陶然與聯邦女星合影
張陶然與聯邦女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活動合影。左起:上官靈鳳、張陶然、韓湘琴。
尤敏來台受訪
尤敏來台受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沙榮峰陪同香港電懋(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公司明星尤敏接受訪問。
《光明》工作照
《光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4年,當時位於中國江西省的南昌行營政訓處電影股(中國製片廠前身),為應文宣政策需要,以35mm手搖Parvo攝影機架在推車上拍攝第一部劇情片《光明》。
《歸來》劇組合影
《歸來》劇組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8年上映的《歸來》,由宗由導演,華慧英擔任攝影師,攝影助理是洪慶雲,使用中影自有的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拍攝。 前排坐者左2為黃曼、左3為張小燕、左4為穆虹。 後排立者右1為梁銳、右2為唐青、右6為華慧英,左1為魏平澳、左5為導演宗由。
《大橋情淚》工作照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以Eyemo攝影機拍攝。 陽傘下低頭的是導演李泉溪,右3為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白景瑞與賴成英(工作照)
白景瑞與賴成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賴成英(右)正在向白景瑞導演(左)解說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可裝入隔音罩子中,而轉盤上有四個鏡頭座,使用的是Altar鏡頭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聖保羅砲艇》團隊對打光很講究,若頂光太強造成演員臉部陰影太深,燈光人員就會以白色天幕或細孔白紗網來遮住陽光,然後再用炭精燈打出自然柔和的光。
《蘭嶼之歌》外景工作照
《蘭嶼之歌》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導演潘壘成立現代電影電視實驗中心,網羅了燈光師曹小炳與攝影師洪慶雲等優秀的電影人材。 1964年,現代電影電視實驗中心拍攝了第二部彩色寬銀幕影片《蘭嶼之歌》,自香港邵氏調來的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支援,又自購Colortran燈材與變壓器。
《揚子江風雲》工作照
《揚子江風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廠長梅長齡聘請導演李翰祥(右1)拍攝《揚子江風雲》,攝影師陳榮樹(右2)使用的是中製廠自有的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
李書及陳忠義(工作照)
李書及陳忠義(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照片中左側為400呎的Eyemo攝影機,執掌攝影機的是陳忠義,鏡頭前方戴眼鏡者為李書。
16mm Filmo攝影機
16mm Filmo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6月23日,台灣第一部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在台北市的大觀戲院首映。由邵羅輝執導、都馬劇團演出。攝影兼燈光廖良福使用日本人留下來的16mm Filmo攝影機拍攝,底片主要為黑白反轉片(Reversal Film),部分用Ansco彩色反轉片。
《血濺櫻花》工作照
《血濺櫻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5年,導演何非光(右)與攝影師羅及之(左)於《血濺櫻花》拍攝現場。 該片使用的是35mm Bell & Howell攝影機,左上角為當時最常見的平光燈。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左起:廖繼燿、賴成英、洪慶雲、林文錦。
金山電影製片廠工作人員合影
金山電影製片廠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前排坐者左起為攝影師陳忠信、導演李泉溪。研判應是至金山拍攝外景時,於金山溫泉旅社前留影。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為拿著防水箱的賴成英、協助試拍的陳惠珠、拿著氧氣管線的洪慶雲、坐在氧氣罐上的是林文錦、最會游泳的林鴻鐘,另外未入鏡的是拍照的廖繼燿。 1958年,受到日本彩色片電影《海女紅短褲》啟發,洪慶雲、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廖繼燿以克難的方式自力進行水中攝影的實驗。
《惡夢初醒》工作照
《惡夢初醒》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
農教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農教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此為從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自香港運回的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附隔音罩。 1953年3月,農教進行改組,戴安國成為董事長,總經弹由李葉擔任。李葉就任後不久即前往香港,將農教於1949年向美國訂購的、以前任總經理李吉辰的名義寄存在香港的35mm 電影器材運回台灣。
吳文超(個人照)
吳文超(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吳文超在上海時便創設吉星電影公司,從事影片製作。1954年來台為台灣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厰)執導《翠嶺長春》,由長子吳家俊擔任攝影師,之後定居台灣。 1958年正值台語片興盛,吳文超父子離開台製厰,在台北市泉州街重新開設吉星電影公司,承包其他公司的電影製作。
35mm 100呎 Eyemo 攝影機
35mm 100呎 Eyemo 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35mm 100呎Eyemo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 此機為拍攝首部16mm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的導演邵羅輝捐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