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4個藏品
台中市暑期青年生活示範育樂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7月,暑期青年育樂營在台中市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登場,來自全省80多名青年朋友,在10天的訓練期間,學習各項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土風舞、釣魚等。
交通安全人人有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因經濟繁榮,都市人口集中,現代化交通工具增加,由於一般人缺乏現代化的交通知識和守法的習慣,行人和車輛皆不守法,危害交通安全也阻礙社會的發展和繁榮。政府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法規,從民國57年5月1日實施,最高罰金可達新台幣1800元。
省立台中家職家事教育展覽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5月24日,省立台中高級家事職業學校舉辦家事教育展覽會,邀請各界人士前來參觀。會中有學生自行設計的服裝和髮型。同學們在台上展示各類服飾,如禮服、婚紗等。
《萬華白骨事件》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台語片《萬華白骨事件》在中影台中廠合照。
前排右起:劉江海、男主角康明、雷鳴、女主角小雪,前排左2:導演莊國鈞,
後排左2:燈光曹小炳,攝影機右前是攝影助理林文錦、右後是攝影師賴成英。
林鴻鐘(工作照)
林鴻鐘家屬
1959年,攝影師林鴻鐘與中影自有的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該機器不久後就因中影台中廠失火而被燒毀。
林鴻鐘於照片下方手寫註記「Mitchell BNC 同步錄音攝影機攝影機 "王先生與小陳"外景 48年」
農教攝影師與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3年3月,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進行了一次改組,戴安國成為董事長,總經弹由李葉擔任。李葉就任後不久即前往香港,將農教於1949年向美國訂購的、以前任總經理李吉辰的名義寄存在香港的35mm電影器材運回台灣。
中影台中廠遷廠前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1年12月,中影台中廠遷廠前,全體員工在火燒後的廢墟前合影留念。
第一排左起為郭允恭、-、-、劉奇、吳鑄、蔡兆華、呂震達、林啟瑞、馮德儒、向澤長。
第二排左起為劉藝、華慧英、韓玉良、-、李嘉、朱夢良、方壯猷、莊國鈞、-、陳棟、朱偉年、侯萍、凌承柏。
《惡夢初醒》開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與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於1950年11月14日在農教台中製片廠開鏡,由董事長蔣經國主持(第二排中間坐者)。
前排:農教廠長胡福源(左1)、農教總經理戴安國(左3)、攝影師王士珍(左5)、演員藍天虹(左6)、華慧英(右1)。
農教台中製片廠大門
林文錦
1946年3月,國民黨元老陳果夫於中國重慶創立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目的在於發展農村電化教育、提高農民知識水準。同年5月,遷至南京建立製片場。
《惡夢初醒》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在農教台中製片廠搭景拍攝現場,兩個製片廠的現場技術組人員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為農教學員林贊庭、洪慶雲與廖繼燿。
後排左起燈光助理李亞東、攝影助理華慧英、錄音師朱夢良、攝影師王士珍、燈光師張世芬。
《惡夢初醒》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1年,《惡夢初醒》在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台中廠拍攝現場。
當時沒有升降設備,劇組將木頭軌道鋪成傾斜狀,兩旁以人力拉繩移動推車上的攝影師及攝影機,製造升降效果。
推車上是攝影師王士珍。站在攝影機左側的是華慧英,在右側拉繩的有林贊庭、洪慶雲等。
軌道前為演員盧碧雲、藍天虹。
農教台中製片廠大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6年3月,國民黨元老陳果夫於中國重慶創立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目的在於發展農村電化教育、提高農民知識水準。同年5月,遷至南京建立製片場。
《風塵劫》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為導演宗由、女主角戴綺霞、攝影師華慧英。
《風塵劫》由戴綺霞、唐菁主演,宗由執導、王方曙編劇。
該片於1953年7月23日在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台中製片廠開拍、11月初拍攝完成。1954年1月上映。
攝影師華慧英操作的是35mm Mitchell Standard攝影機。
《碧海同舟》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中影《碧海同舟》(原名《浪淘沙》)的拍攝現場。
左起:張仲文、黃曼、場記劉藝、李影、梁銳、燈光師李亞東、導演宗由、攝影助理林贊庭與洪慶雲、攝影師華慧英、場務張漢卿、燈光張世芬、黃宗迅。
攝影機為中影自有的35mm Mitchell Standard。
《碧海同舟》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中影《碧海同舟》(原名《浪淘沙》)的拍攝現場。
右起為梁銳、導演宗由、演員李影、場記劉藝、副導演李嘉、攝影助理洪慶雲、攝影師華慧英、攝影助理林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