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983個藏品
《婉君表妹》現場合影
《婉君表妹》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導演李行、唐寶雲、中影公司總經理龔弘,在高雄蓮池潭畔的春秋閣前合影。 李行與瓊瑤合作,亦為瓊瑤首部改編電影《婉君表妹》,1965年1月11日在中影製片廠開鏡,3月在高雄澄清湖畔殺青,同年8月公開上映。
何基明
何基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1916年出生於台中。16歲那年,原本家人希望他到日本學醫,但他卻不顧反對改學習電影。東京寫真専門學校畢業後,他進入「株式會社十字屋映畫」參與教育影片的拍攝工作,在這期間累積拍片的實務經驗,鑽研器材特性及沖印技術,為日後回台從事電影工作奠定基礎。
陳忠信
陳忠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忠信於1919年出生於嘉義市,15歲就在哥哥陳忠義開設的忠義寫真館和其他兄弟學習照相技術,手足都成為照相師。當時擁有全嘉義唯一一台可聽日本NHK電台廣播的收音機,以及最先進的BMW重型機車,走在時代的先端。
陳忠義
陳忠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忠義1917年出生嘉義市,14歲開始在台南照相館當學徒,17歲回到嘉義開設忠義寫真館養家,照相館生意興榮,弟弟忠信、錦城、榮森都被他教導成照相師。
玉峯影業及湖山製片廠舊照
玉峯影業及湖山製片廠舊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嘉仁(左2,林摶秋的長子)與他的台大同學們,在「湖山製片廠」的門牌前合影。
玉峯影業及湖山製片廠舊照
玉峯影業及湖山製片廠舊照
林嘉義
林嘉仁(左2,林摶秋的長子)與他的台大同學們,在「湖山製片廠」的門牌前合影。
戴傳李
戴傳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戴傳李,1926年11月28日出生於宜蘭,舅舅是台灣社會運動先驅蔣渭水。戴傳李出生不久即隨家人遷至台北,小學就讀日新公學校(今日新國小),畢業後考取台北二中(今成功中學),1944年二中畢業考進高等學校攻讀理科。
魔窟殺子報
魔窟殺子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6/7 於台中製片廠開鏡。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0/1/8-1960/1/14。 大觀:1960/1/8-1960/1/13。 明星:1960/1/14。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0/1/31-1960/2/4。
陳春生與馬義順
陳春生與馬義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報載,南洋影業公司與新台灣話劇團合拍的台語古裝片《陳春生與馬義順》(原名《無情風雨有情天》),改編自流傳於閩台間的福州奇案。由《運河殉情記》女主角柯玉霞,及該公司基本演員張麗娜主演。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2/27-1957/3/3。
《一代劍王》工作照
《一代劍王》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1月,《一代劍王》在台南開元寺等地拍攝外景。 導演郭南宏(右2)指導男主角田鵬。 左側坐著操控Arriflex攝影機的是攝影師林贊庭。
江日昇
江日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江日昇,1939年11月19日出生於台北市,是家中獨子。少年時代不愛讀書,因為曠課過多而換了好幾所高中,最後仍是高中肄業。他的父親經營電影發行業務,江日昇也曾經暑期打工在戲院做過「監票」的工作,他對電影發行業務的興趣並不高,曾經短暫的在旅行社工作,但最後又回到電影事業裡,從電影發行轉型成為電影製片。
李玉芬
李玉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玉芬(1938 - 2021)為資深演員、配音員。她1938年4月1日出生於彰化,就讀彰化女中時期對歌舞產生濃厚興趣,頗有天分,唱跳俱佳。1957年李玉芬投考玉峯影業公司的「演員訓練班」,成為第一期學員,同期入取的有張美瑤、吳東如等人。
李泉溪
李泉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泉溪,於1926年出生於雲林北港,曾赴日就讀高等學校,光復後進入廈門大學經濟系就學,因此結識日後的導演陳洪民。當時洪琛導演在廈門大學教授法國文學,課餘設電影講座,教導電影表演、導演等基礎技能,李泉溪因此對電影產生興趣。
金塗
金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塗,本名張金塗。1932年出生於台北。從影之前,曾在廣播電台播過兩年的台語笑劇。1960年以滑稽片《大嬸婆遊台北》踏入台語影圈,演出的電影以喜鬧劇為多。但林福地導演卻慧眼獨具,邀請他在《悲情城市》(1964)裡飾演一悲劇性人物,從此戲路大開,不再侷限於笑鬧角色。
最歡喜的一日
最歡喜的一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4/3/12-1964/3/16。 大觀:1964/3/12-1964/3/16。
塩田區長
塩田區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民謠〈萬支調〉改編。劇情大綱:塩田的工頭,因為善於主持公道、常為人排解紛爭,人人稱他為「塩田區長」。塩田林姓、李姓兩家族常起衝突,李溪水因此受傷而發瘋,其子石虎不務正事、整天酗酒、賭氣打架;林松碧(音譯)也因兩家族的恩怨而過世,留下遺孀傷心度日。
海邊風
海邊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10/5-1957/10/16。 大觀:1957/10/5-1957/10/16。 愛國:1957/10/6。 天台(現三重區):1957/10/24-1957/10/29。
十二星相完結篇
十二星相完結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2/10/17-1962/10/23。 明星:1962/10/17-1962/10/20。 美都麗:1962/10/19-1962/10/21。
心所愛的人
心所愛的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1/12/5-1961/12/8。 大觀:1961/12/5-1961/12/8。 松都:1961/12/10-1961/12/12。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2/1/21-1962/1/23。
小寡婦淚灑八卦山
小寡婦淚灑八卦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永樂:1958/11/8-1958/11/11。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11/20-1958/11/22。
誰的罪惡 續集
誰的罪惡 續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邵榮福原著小說《爸爸的罪惡》。1961年4月,製片公會公佈台北市各電影院自46年至49年票房紀錄 。 本片為47年度十大賣座台語影片之一。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6/21-1958/7/1。 大觀:1958/6/21-1958/6/29。
七洋風波
七洋風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4/30-1958/5/6。 大觀:1958/5/1-1958/5/6。 大明(現三重區):1958/7/18-1958/7/20。
夜半路燈
夜半路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12/6-1957/12/13。 大觀:1957/12/6-1957/12/13。 金山:1957/12/12-1957/12/14。 三重(現三重區):1958/1/2-1958/1/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