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1個藏品
《飛龍山》工作照
《飛龍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外景拍攝,攝影師在汽車後車廂跟拍奔馳的馬車,右側是工作人員及圍觀群眾。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陳洪民執導的《飛龍山》,1971年5月在台上映。
《飛龍山》工作照
《飛龍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月世界外景拍攝,工作人員圍在馬匹旁。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陳洪民執導的《飛龍山》,1971年5月在台上映。
《飛龍山》工作照
《飛龍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月世界外景拍攝,拍攝從高台上方丟下來的假人,下方堆滿作為緩衝裝置的紙箱。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陳洪民執導的《飛龍山》,1971年5月在台上映。
《飛龍山》工作照
《飛龍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月世界搭景拍攝。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陳洪民執導的《飛龍山》,1971年5月在台上映。
《飛龍山》工作照
《飛龍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月世界外景拍攝,工作人員示範武打動作及模擬鏡位。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陳洪民執導的《飛龍山》,1971年5月在台上映。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諸葛四郎與真平》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諸葛四郎與真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諸葛四郎與真平、1961.12、導演:邵羅輝、攝影:陳榮樹、于台南孔子廟。照片有護貝。 ※從年代、導演及諸葛四郎的故事推估,研判應為《雙雄大鬥雙假面》的工作照。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諸葛四郎與真平》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諸葛四郎與真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攝於后里 1961.1、諸葛四郎與真平、 導演:紹羅輝(正確應是邵羅輝)、攝影:陳榮樹(22歲時)。照片有護貝。 ※從年代、導演及諸葛四郎的故事推估,研判應為《雙雄大鬥雙假面》的工作照。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余春燕(飾 漢獻帝)。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7月6日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開幕典禮首演, 之後在當時台北市市長黃啟瑞的促成下,同年10月初在台北永樂座公演,每日日夜兩場、一連15天。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何基明、李泳泉、井迎瑞,於行政院新聞局。 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於1990年9月22日、11月9日分別在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及位於台中的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舉辦「華興片廠」座談會。 台北座談會出席人員
1991年「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
1991年「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舉辦「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戶外放映活動,於迪化街城隍廟口放映《三鳳震武林》的情景。 8月20日19:30《地獄新娘》 台北新公園音樂台(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8月21日19:30《兩相好》  台灣大學正門口
《六個嫌疑犯》首映
《六個嫌疑犯》首映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摶秋導演於1990年12月至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參加《六個嫌疑犯》的首映典禮。 《六個嫌疑犯》於1965年拍攝完成,也通過送檢並拿到准演執照,但林摶秋導演卻以「拍得不好,自己看了覺得羞愧」為由,決定不上院線發行。
1991年「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
1991年「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導演,於1991年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在慈聖宮舉辦「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戶外放映活動時登台致詞。
1991年「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
1991年「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李敏郎、邵羅輝、戽斗(即高來福)。 於1991年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在慈聖宮舉辦「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戶外放映活動時互相寒暄問候。
電影資料館時期舊照
電影資料館時期舊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借用大都影業的空間檢查與整理台語片。 左為黃庭輔,身旁是世新大學的工讀生或大都員工。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右邊是莊榮花。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7月6日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開幕典禮首演, 之後在當時台北市市長黃啟瑞的促成下,同年10月初在台北永樂座公演,每日日夜兩場、一連15天。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呂布與董卓衝突一景,吳東如(即小林,飾 呂布)、簡和引(飾 董卓)。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黃秋傑(飾 王允)、李玉芬(飾 貂蟬)。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黃秋傑(飾 王允)。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7月6日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開幕典禮首演, 之後在當時台北市市長黃啟瑞的促成下,同年10月初在台北永樂座公演,每日日夜兩場、一連15天。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左3起:吳東如(即小林,飾 呂布)、李玉芬(飾 貂蟬)、張美瑤、賴千鶴。 照片反面以直式書寫「第三幕第二場 郿塢城樓之露」。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吳東如(即小林,飾 呂布)、背對者:李玉芬(飾 貂蟬)。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吳東如(即小林,飾 呂布)、李玉芬(飾 貂蟬)。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黃秋傑(飾 王允),照片反面以直式書寫「黃秋杰 飾 王允」。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李玉芬(飾 貂蟬)、簡和引(飾 董卓)。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1958年舞台劇《貂蟬》演出一景
林嘉義
呂芳洲 (飾 李儒)。 《貂蟬》(正式上演時更名為《鳳儀亭》)是一齣古裝台語歷史音樂劇,共分3幕8場,由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的學員演出。 1958年7月6日玉峯影業公司湖山製片廠開幕典禮首演, 之後在當時台北市市長黃啟瑞的促成下,同年10月初在台北永樂座公演,每日日夜兩場、一連15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