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59個藏品
屏東縣推廣手推式自動插秧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屏東縣內埔農業推廣中心,為提高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繁榮,不斷為各地農友提供最新、最好的農業技術。手推式自動插秧機是農改廠研製成功最新式的插秧機,間格、深度適中,比起用手跪在水田裡插秧,實在是省時又省力。
遠洋鮪釣漁船下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5年11月10日,中華民國第一艘自力建造的遠洋鮪釣船「漁歐號」於基隆和平島舉行下水典禮,台灣造船公司董事長周茂柏主持,經濟部長江杓致詞。中外來賓多人應邀觀禮,現場擠滿參觀民眾。由張玆闓夫人擲瓶,350噸級的漁歐號即徐徐下水,宣告禮成。
林森津的養蝦世界 A Shrimp Hatchery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60、70年代,台灣居民收入提高、飲食習慣漸由肉食轉為海鮮,其中以蝦類最受歡迎。在嘉南魚蝦人工養殖場,養蝦專家林森津先生,先是大量繁殖泰國蝦,卻發現泰國蝦無法適應台灣冬天的低溫。林森津走遍全台,找到體型相似但極為少見的金線蝦來進行人工交配。
進步中的雲林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進步中的雲林縣。雲林縣縣長廖禎祥在斗六鎮縣政府工作情形。雲林縣縣議會、托兒所、縣政府發放老貧慰問金、水利、水土保持、西螺大橋、北港朝天宮等景象。雲林縣運動大會揭幕,學童們表演大會舞。
周浩東發明氣化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3年,介紹內燃機專家周浩東發明的氣化機。可用煤油、柴油、酒精來代替汽油驅動車輛,節省油料成本達50%至60%以上,這個新發明如能得到各界的採用,除減低油料成本外,也可為國家節省一筆巨大的外匯。
黃(杰)主席巡視曾文水庫工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6年10月12日,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視察曾文水庫施工準備情形,慰問施工的工程人員和披荊斬棘的榮工。他對各項工程順利的進行,表示滿意。曾文水庫是台灣第一座大水庫,根據設計,在民國62年完成以後,除了發電防洪外,可灌溉嘉南平原八百多公頃農田,並增加台南地區公共給水人口150萬人。
友邦人士參觀屏東水稻耕作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7月,菲律賓農業生產觀光團一行15人,在團長蒙大沙的帶領下,抵達屏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參觀我國手推式插秧機示範表演,並稱讚這種省力省時的插秧機有推廣之必要。
交通新紀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5年,與日本合作的鈴木機車開始大量外銷。位在台北縣新莊鎮的鈴木工業公司機車廠,工人製造零件、組裝、試車。該機車最大的特點是機動力大、車身輕、構造堅實耐用。鈴木公司每月可生產3千台,72%的零件由國人製造。
動力耕耘機作業表演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6年8月8日,中國士地改革協會、中國合作事業協會、台灣區機器工業公會,聯合在台北市敦化路田地舉行各類型耕耘機作業表演。參加公司有唐榮鐵工廠、永豐機器廠、建昌鐵工廠。
海明輪初航返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6年10月13日,招商局在日本新訂建的巨型自由輪的海明號,自日本抵基隆外港,有關機關分乘數艘小汽艇出港觀迎。海明輪泊靠30號碼頭,碼頭上有簡單歡迎儀式、燃放爆竹,並向船長獻花。10月18日,交通部部長袁守謙於基隆港2號碼頭舉行慶祝酒會,受邀者上船參觀海明輪內部及甲板。
新竹柑桔罐頭加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新竹縣一所由果農組成的合作社,利用生產過剩的柑桔加工。工廠內成堆的柑桔,女工們透過輸送帶將柑桔逐一剝皮,經過清洗、藥劑處理、裝罐、封罐、裝箱,製成罐頭或果汁。
花蓮縣國產商品展覽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9月20日,由花蓮市攤販協會主辦的國產商品展覽會在花崗山體育場舉行,現場設置遊樂器材供小朋友玩耍,並展示各項機器、床墊。大同公司於展覽現場設置產品專櫃,展出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庭電器。
嘉義水稻觀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8年,嘉義縣政府為了讓農業人員瞭解溪口模範鄉水稻生產改良技術綜合栽培情形,於溪口鄉舉行觀摩大會,許多農業相關人員參與。參觀完畢,在溪口鄉農會舉行檢討會,由溪口鄉長主持。
台灣省工業展覽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3年2月5日,台灣省42年度工業增產競賽成果展覽會在台北市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揭幕,總統蔣中正在台灣省政府主席俞鴻鈞、台灣省建設廳廳長連震東的陪同下親臨會場參觀。美國大使藍欽(Karl Lott Rankin)、參事鍾華德也在外交部部長葉公超的陪同下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