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8個藏品
陳忠義、陳誌華、陳忠信、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哥哥陳忠義、陳誌華(陳忠義的三子)、弟弟陳忠信、陳榮樹(陳忠義的長子)。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是較具規模的「技術組」,曾承包邵羅輝、林福地、郭南宏等導演的電影技術工作。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思相枝》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上映,由林福地執導、涂良材編劇的台語片《思相枝》。影片已佚失。
舞台左側穿黑衣掌鏡的是攝影師陳忠信,攝影機應是35mm Arriflex 35 ⅡA
腳架旁的電瓶外箱上寫有 「忠義製片廠」字樣。
《王哥柳哥遊台灣》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8年,台聯出品台語喜劇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演職員在圓通寺前合影。
左起:田豐(導演)、張方霞(導演)、矮仔財(飾柳哥)、李冠章(飾王哥)、陳忠義(燈光)、陳忠信(攝影)、李行(導演)。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眾人合照。背面手寫註記: 導演:孫俠、攝影:陳忠義、陳忠信。
後方攝影機應為陳忠義、陳忠信兄弟自購的35mm Arriflex 35 ⅡA。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攝影:陳忠信。
攝影機左側是李泉溪導演,掌鏡的是攝影師陳忠信。攝影機應為陳忠義、陳忠信兄弟自購的35mm Arriflex 35 ⅡA。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攝影:陳忠信。
掌鏡者即是陳忠信,攝影機應為陳忠義、陳忠信兄弟自購的35mm Arriflex 35 ⅡA。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張英、陳忠信(獲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張英(左3)以《做鬼也風流》榮獲第一屆台語片金鼎獎的最佳導演獎。
陳忠信(左4)則以《少女的祈禱》榮獲最佳攝影獎。
台灣日報主辦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頒獎典禮暨影星大會,於民國54年(1965)6月22日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舉行。由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上台致詞勗勉並頒發獎。
陳忠信(獲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陳忠信(左)以《少女的祈禱》榮獲第一屆台語片金鼎獎的「最佳攝影獎」,獲頒金鼎獎獎座一座。
台灣日報主辦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頒獎典禮暨影星大會於民國54年(1965)6月22日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舉行。由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上台致詞勗勉並頒發獎。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劉伯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眾人合照。背面手寫註記:拍劉伯溫、導演:許峰鐘、攝影:陳忠信。
站在攝影機右側的是陳忠信。攝影機應為陳忠義、陳忠信兄弟自購的35mm Arriflex 35 ⅡA。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劉伯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眾人合照。背面手寫註記:拍劉伯溫、攝影:陳忠信。
右側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35 ⅡA。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林福地與陳忠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福地(攝影機左側)、陳忠信(掌鏡者)
1963年,陳忠信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拍攝《思相枝》。其後兩人陸續合作,包括《金色夜叉》、《少女的祈禱》、《黃昏故鄉》等作品。
陳忠義、陳忠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哥哥陳忠義(左)與弟弟陳忠信是台灣影壇知名的攝影師兄弟檔。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是較具規模的「技術組」,曾承包邵羅輝、林福地、郭南宏等導演的電影技術工作。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林福地與陳忠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福地(右3)、陳忠信(左3掌鏡者)
1963年,陳忠信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拍攝《思相枝》。其後兩人陸續合作,包括《金色夜叉》、《少女的祈禱》、《黃昏故鄉》等作品。
林福地與陳忠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福地(右1)、陳忠信(右2掌鏡者)
1963年,陳忠信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拍攝《思相枝》。其後兩人陸續合作,包括《金色夜叉》、《少女的祈禱》、《黃昏故鄉》等作品。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研判應為1959年上映,由孫俠、蔡萬枝執導的台語片《結婚五年後》,工作人員於八掌溪義渡吊橋前合影。
背面手寫註記: 導演:孫俠、攝影:陳忠信。
右1為陳忠信,攝影機應為陳忠義、陳忠信兄弟自購的35mm Arriflex 35 ⅡA。
忠義製片廠(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片第二期高峰(約1960年代),許多攝影師自行購買Arriflex攝影機及燈光器材成立電影技術組來包拍台語片。
其中以陸續添購三台Arriflex IIA的忠義電影製片廠較具規模。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