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567個藏品
《双面情人》劇照
《双面情人》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雲卿、陽明。
《嘆烟花》工作照
《嘆烟花》工作照
林嘉義
左2起是林龍松(即凌雲、龍松)、女主角張美瑤。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嘆烟花》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外景拍攝。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工作照
《嘆烟花》工作照
林嘉義
女主角張美瑤為了復仇下海當藝旦,故意勾引茶行老闆的養子。(資料來源:《Fa電影欣賞》第12卷第4期總號第70期,1994)
《嘆烟花》工作照
《嘆烟花》工作照
林嘉義
林龍松(即凌雲、龍松)、女主角張美瑤。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嘆烟花》工作照
《嘆烟花》工作照
林嘉義
中間是女主角張美瑤。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
何基明相關照片
何基明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晚年於位在日本橫濱的自宅前留影。
攝影師合影(早期)
攝影師合影(早期)
林文錦
中影攝影師的早期合影。 左起為涂秋林、林焜圻、賴成英、廖繼燿、洪慶雲、林贊庭、史紀新、林文錦。
洪慶雲自製搖籃雲台
洪慶雲自製搖籃雲台
洪慶雲
攝影師洪慶雲有一次看到美國外景隊來台拍攝外景時使用的搖籃雲台(攝影機台),利用軸承的作用,操作輕鬆且不須費力,上下左右的轉動也很穩。相較之下,中影持有的Michell攝影機雲台以槓桿原理製造,操作費力、雲台運轉又不太穩。
《狐妻》工作照
《狐妻》工作照
洪慶雲
《狐妻》1970年上映,由侯錚執導,張揚、潘迎紫主演的國語片。 外影拍攝時,攝影師必須克服不同的地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架設攝影機拍攝。 左下為導演侯錚,攝影機左方的是攝影師洪慶雲。洪慶雲左右兩邊的攝影助理分別為蔣銘坤、涂東鄉、右1為場記。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攝影師必須克服不同的地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架設攝影機拍攝。 左上站在梯子的為導演李嘉、屋頂上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攝影師洪慶雲(右)於高處架設攝影機拍攝。左為攝影助理涂東鄉。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潘壘、洪慶雲(工作照)
潘壘、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1962年,洪慶雲被中影指派擔任《颱風》的攝影師,後因該片導演潘壘的邀請,洪慶雲在同年離開中影,加入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成立的台灣「邵氏外景隊」,並與潘壘導演合作《情人石》、《蘭嶼之歌》、《落花時節》、《山賊》、《毒玫瑰》、《紫貝殼》等作品。
賴成英(工作照)
賴成英(工作照)
賴成英
為了拍攝演員開車的鏡頭,攝影師賴成英被工作人員綁在汽車引擎蓋上。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
攝影師林贊庭帶著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搭乘軍用直升機拍攝高空俯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攝影師必須克服不同的地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架設攝影機拍攝。 升降梯上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何錂明與廖萬文(工作照)
何錂明與廖萬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錂明(右)與廖萬文(中間)手持的是何基明自購的16mm Cine-Kodak Special攝影機。
Arriflex IIC攝影機和Ultra Scope鏡頭
Arriflex IIC攝影機和Ultra Scope鏡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攝影師華慧英以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和Ultra Scope鏡頭拍攝聯邦公司創業作《龍門客棧》,畫面鮮明銳利。 1969年,華慧英再以Ultra Scope鏡頭拍攝《俠女》,劇中竹林追殺的鏡頭已成電影經典畫面。
陳玉帛(工作照)
陳玉帛(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陳玉帛在日本研習時,實際操作攝影機搖籃雲台。利用軸承的作用,操作輕鬆且不須費力,上下左右的轉動也很穩。 這與洪慶雲在美國外景隊來台拍攝外景使用的是同一款的雲台,洪慶雲覺得比中影持有的Michell攝影機雲台理想,便自己設計製造了一個類似的搖籃雲台,效果比Michell攝影機雲台好很多。
人工造雨(工作照)
人工造雨(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在攝影棚內以水管鑽洞也可以做出下雨的效果。
洪慶雲自製升降機
洪慶雲自製升降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慶雲受到美國電影《日正當中》(HIGH NOON,1952)一個升降鏡頭的啟發,在取得當時中影台中製片廠廠長徐欣夫的同意後,規劃設計並委託台中的鐵工廠打造中影第一台升降機。 1964年《蚵女》攝影師華慧英即是使用這台自製升降機搭載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拍攝採蚵歸來的大場面。
華慧英與洪慶雲(工作照)
華慧英與洪慶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華慧英(左2)以16mm Maurer攝影機拍攝短片,當時的軌道為木頭製造,右2為助理洪慶雲。
華慧英(個人照)
華慧英(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華慧英與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林文錦(工作照)
林文錦(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林文錦(右2)在鐵路邊等待拍攝火車經過的鏡頭。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35 IIC。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