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8個藏品
雨夜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時裝台語電影。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6/10/5-1956/10/18。
大光明:1956/10/5-1956/10/18。
大明:1957/1/2-1957/1/6。
結婚五年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哀愁風雨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名《為著錢》。
※陳一明廣播劇改編。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彰化萬芳戲院:1965/8/13(※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5/8/18(※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5/8/24-1965/8/29
大觀:1965/8/24-1965/8/29
明日的希望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又名《今世之花》。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4/11/12-1964/11/16。
大觀:1964/11/12-1964/11/16。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4/11/12-1964/11/16。
等你一年過一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民國32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嘉義民雄鄉,張素珠攜幼子志宏去領配給時,突然遇到空襲,慌亂中與子失散。志宏迷路來到木匠洪順家,洪家正逢喪子,見志宏可愛,於是收留他,改名為洪橘煌。張素珠與先生張獻川四處找不到孩子,十分喪志。
早安台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三個在現實與理想的衝撞中歷練,而有情感糾葛的年輕男女,一夕之間,因一場車禍而有了生命的重大轉變——小野的電影故事大綱與侯孝賢的編劇,讓李行突破了舊有的電影風格,完成一幅洋溢著青春悲喜的城市風情畫。
女子學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就讀女子高中的廖智婷、楊佳琳兩人感情融洽,常相伴騎車回家。說笑之間送佳琳到家後,智婷返回空無一人的住所,看見父親一如往常晚歸的留言,於是拿出乾麵包充當晚餐。
誰要叫妳媽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南台戲院:1965/12/25(※民聲日報)
台中樂舞台戲院:1965/12/25(※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5/12/31-1966/1/4
大觀:1965/12/31-1966/1/4
難忘鳳凰橋續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高雄港都戲院:1964/10/30(※民聲日報)
台中新舞台戲院:1965/1/2-1965/1/5(※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5/1/14-1965/1/17
大觀:1965/1/14-1965/1/17
龍眼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是台灣第一部運用「中間數位特效」方式完成的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柏楊的短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一段前世今生的淒美愛情:出在南洋、從小移民美國的陳世民,在毫無設防的心理狀態下觸及前世姻緣。每到月圓之夜,夢中便有龍眼粥飄香,那是前世愛妻的召喚。這也是李行再為新人導演擔任監製之作。
太太我錯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5/13-1958/5/18。
大觀:1958/5/13-1958/5/18。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6/6-1958/6/10。
籠中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4/1/25-1964/1/30。
大觀:1964/1/25-1964/1/30。
明星:1964/1/25-1964/1/27。
松都:1964/1/27-1964/1/30。
尋夢的孩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後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戲院上映廣告所列的演員與《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收錄的演員完全不同,是否為同一部作品,待查證。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查有相關片名送檢紀錄。
愛比死較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2/28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以柔道愛情為背景,愛比死較強,下月初上演〉,有劇情簡介。報導中演員寫的是傅清華,但電影廣告上寫的是傅皇華。
※1966/3/1民聲日報第八版〈『愛比死較强』男女主角川原與陳雲卿,依偎談情甜蜜的鏡頭〉,有劇照。
嘆烟花 續集完結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玉峯影業的第二部作品《嘆烟花》,改編自張文環於1941年在《台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藝妲の家〉(藝旦之家)。本片因片長較長,分為《嘆烟花》、《嘆烟花續集完結篇》上下兩集上映。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7/16-1959/7/20。
小城故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雖由當時當紅的俊男美女擔綱演出,但是林鳳嬌所詮釋的啞女及鍾鎮濤理了平頭而從偶像樂團形象脫胎換骨的轉變,展現的卻不是愛情文藝片中偶像明星的魅力,而是穿著樸實、民風淳樸的小成風情。李行導演藉由小城居民的思想態度,面對現代化工業起步的衝擊,展現台灣人安貧樂道的性格。
臺北夜都市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語言別標示為國語。
※本片僅查有一筆台中五洲戲院的上映紀錄,廣告文案所列的演員與《中華民國電影上映總目》收錄的演員完全不同,是否為同一部作品,待查證。
香蕉姑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2年《蕉園男女》是否由1965年《香蕉姑娘》重新剪輯、或為同一部作品僅更名重映,尚待查證。
※1965/9/15中國時報第六版報導〈旗山蕉農 籌拍「香蕉姑娘」電影 〉(※台灣新聞智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