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285個藏品
煙雨
煙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煥聲(岳陽)、義章(秦祥林)、仁泉(谷名倫)是至親好友。煥聲有過失敗的婚過,現育有二女,事業有成並與公司女職員春霞(林青霞)相戀。煥聲替學成歸國的義章接風,這是義章和春霞的第一次相遇。
聖女媽祖傳
聖女媽祖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還我河山
還我河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李行與李嘉、白景瑞聯合執導的歷史戰爭片,也是白景瑞首部執導作品。 《還我河山》描述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單運用戰略戰勝燕國,收復山河的史實。該片是集合中影重要的編、導、演,以及技術人員所拍攝的鉅作,其中「火牛陣」是拍攝過程最為艱辛的一場戲。
警告逃妻
警告逃妻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七仙女
七仙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是李翰祥離開邵氏,自組國聯影業有限公司後,在台灣電影製片廠搭景拍攝。同時邵氏也由何夢華、陳一新執導搶拍《七仙女》。 【劇情大綱】
《養女湖》劇照
《養女湖》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沙利文(左)、曹健(右)。 《養女湖》由香港中國電影公司及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製廠)聯合攝製,1957年上映。
沙榮峰相關照片
沙榮峰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行政院新聞局在欣欣餐廳宴請港台祝壽代表團。 沙榮峰(左4)、黃也白(右1)、張雨田(右2)、周曼華(圓桌前左2)、童月娟(圓桌前左1)、製片包明、電影檢查專門委員唐虞等人餐敘。
龔弘(個人照)
龔弘(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龔弘在1963年至1972年擔任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任總經理,此為他在辦公室留影。
第11屆亞洲影展馬來西亞代表團抵台
第11屆亞洲影展馬來西亞代表團抵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錢容蓉、莫愁、陸運濤夫婦、龔弘、趙雷、雷震。 1964年,第11屆亞洲影展在台北舉行,也是我國第一次主辦國際影展。 6月12日,馬來西亞代表團團長陸運濤偕電懋影星代表抵達台北。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龔弘、邵逸夫(1964)
龔弘、邵逸夫(1964)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龔弘(右)陪同邵逸夫(左)接受記者訪問。 1964年,第11屆亞洲影展在台北舉行,也是我國第一次主辦國際影展。 6月12日,香港代表團團長及香港邵氏總裁邵逸夫抵達台北,成為第一個抵台的亞洲影展代表團。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蔣總統伉儷接見第11屆亞洲影展代表團
蔣總統伉儷接見第11屆亞洲影展代表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龔弘、蔣中正、蔣宋美齡,馬來西亞代表團團長陸運濤(右3)。 1964年,第11屆亞洲影展在台北舉行,也是我國第一次主辦國際影展。 6月18日下午5點,蔣中正總統及夫人蔣宋美齡在陽明山莊接見亞洲影展代表團,龔弘在旁逐一介紹各國成員。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龔弘、楊樵(1963)
龔弘、楊樵(1963)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中影總經理龔弘與時任台製廠主任秘書的楊樵一同前往東京,參加第10屆亞洲影展。 兩人於會中相談甚歡,回台後龔弘即向台製廠廠長龍芳借將,把楊樵請來擔任中影士林製片廠的廠長。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蚵女》拍攝現場合影
《蚵女》拍攝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中影製片廠廠長及《蚵女》製片助理的楊樵、導演李嘉、中影總經理及《蚵女》製片人的龔弘、導演李行,在鹿港海邊蚵田外景地合影。 中影第一部自力拍攝的彩色電影《蚵女》,1963年10月12日在瑞濱海濱浴場開鏡,10月23日在鹿港西側海邊拍攝蚵車賦歸的大場面。隔年2月13日在台上映。
《雷堡風雲》拍攝現場合影
《雷堡風雲》拍攝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導演李嘉、行政院新聞局顧問邵德潤夫婦、龔弘夫人、陸以正、攝影師華慧英、龔弘。
中影新舊任董事長及總經理交接典禮
中影新舊任董事長及總經理交接典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李潔、蔡孟堅、沈劍虹、龔弘。 1963年3月25日上午10點,在中影會議室舉行新舊任董事長及總經理交接典禮。 新任董事長沈劍虹、總經理龔弘,由舊任蔡孟堅、李潔手中接下職務。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龔弘(個人照)
龔弘(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龔弘攝於第11屆亞洲影展期間。右邊為亞洲影展金翠鳳獎的講座。 (資料來源:龔弘 中影十年暨圖文資料彙編)
《龍少爺》拍攝現場合影
《龍少爺》拍攝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2年,《龍少爺》在桃園虎頭山建造一座饅頭山做為拍攝外景。 右起為攝影師陳榮樹、陳清渠、成龍、陳誌華、陳鐘源。 身為忠義電影製片廠第二代,陳榮樹、陳清渠、陳誌華、陳鐘源,跟隨父親陳忠義的腳步,先後成為電影攝影師。
陳忠義、陳誌華、陳忠信、陳榮樹
陳忠義、陳誌華、陳忠信、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哥哥陳忠義、陳誌華(陳忠義的三子)、弟弟陳忠信、陳榮樹(陳忠義的長子)。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是較具規模的「技術組」,曾承包邵羅輝、林福地、郭南宏等導演的電影技術工作。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文夏
文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文夏,1928年5月20日生於台南,本名王瑞河,曾以筆名愁人為日本歌曲改編的台語歌填詞。五歲加入台南聖教會唱詩班,展露歌唱天份。國小畢業後,遠赴日本東京就讀中學,拜入日籍知名音樂家宮下常雄門下學習聲樂、作曲、鋼琴和吉他演奏。三年後返台,就讀台南高商時曾和前奇美總裁許文龍合組樂團。
曾仲影
曾仲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曾仲影,1922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本名曾麒麟。中學於廈門鼓浪嶼就讀由英美教會合辦的英華書院,該校十分重視音樂教育,因此奠定了音樂發展的基礎。1941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廈門大學就讀歷史系。1946年2月來到台灣,考上台灣廣播電台,擔任閩南語新聞播音員,也製播廣播劇。
沙榮峰
沙榮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沙榮峰,1921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原經營布紗業,1953年與夏維堂、張九蔭、張陶然共組聯邦影業公司,負責發行及宣傳業務。1956年與夏維堂成立國際影片公司,沙榮峰擔任總經理,圈內人遂以「國際聯邦」通稱。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克(左1)、辛奇(右4)。 照片背面蓋印「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電影攝製場」。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周同墳前祭拜場景。右起龔秋霞(飾岳母)、易文導演、田鵬(飾岳飛)、攝影陳堃厚(即陳坤厚)、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往汴京告別妻母場景。左起龔秋霞(被擋住,飾岳母)、易文導演、韓湘琴(飾岳妻)、田鵬(被擋住,飾岳飛)、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