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8個藏品
遊俠胡劍明第三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4/6/26-1964/7/1。
大觀:1964/6/26-1964/7/1。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4/6/26-1964/7/1。
義犬救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萬華:1964/3/5-1964/3/11。
大同:1964/3/5-1964/3/9。
金山:1964/3/5-1964/3/8。
明星:1964/3/5-1964/3/6。
三重:1964/3/5-1964/3/12。
遊俠胡劍明續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3/11/29-1963/12/4。
大觀:1963/11/29-1963/12/4。
大觀:1964/1/13-1964/1/14。
大光明:1964/2/10-1964/2/11。
約會八點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3/10/30-1963/11/2。
萬華:1963/10/30-1963/11/2。
大同:1963/10/30-1963/10/31。
松都:1963/10/30-1963/11/1。
守錢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3/7/20-1963/7/28。
美都麗:1963/7/20-1963/7/22。
寶宮:1963/7/20-1963/7/21。
明星:1963/7/20-1963/7/21。
大觀:1963/9/3。
血戰噍吧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名《西來庵事件》。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8/26-1958/8/29。
大觀:1958/8/26-1958/8/29。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9/13-1958/9/15。
蚵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這是中影第一部自力拍攝的彩色電影,當年首映票房打破中影歷年紀錄,同年,得到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龔弘製片,李嘉與李行聯合執導,華慧英彩色攝影,標舉出一個時代性的台灣電影典範;不僅為中影「健康寫實」打響旗號,也讓台灣電影從此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並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新形象。
母與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表現出兩代思想的代溝,展現當年的社會百態。甄珍飾演的叛逆少女有不少直率演出。李湘飾演甄珍的母親,原是風塵女郎,丈夫入獄後,她決心把女兒培養成高尚淑女,整天努力掙錢給女兒物質上享受,但女兒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母愛。而且她對母親更是講一套做一套,喝酒、吸煙,又與有婦之夫相戀,母女間形成不可化解的對立。
婚姻大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三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與李嘉、白景瑞繼《還我河山》後首度在民營公司合作的三段式電影。
李嘉的〈最後的拳賽〉是拳擊選手尋回自信的故事;白景瑞〈靜靜的下午〉是一名精神病患逃出療養院後和一名女子相遇的故事;李行所執導的〈愛的方程式〉敘述一名工程師面臨失明,而在妻小的陪伴和鼓勵下學習適應的故事,卡司是老班底的歐威與唐寶雲。
警告逃妻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秋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靈感是大家相當熟悉的民間故事「不肖子咬斷親娘乳頭」。電影講述奶奶護孫心切,過度溺愛,導致孫子作奸犯科,最後入獄判死刑,孫子因此怨恨,認為都是奶奶的錯,奶奶過世後才逐漸覺悟,勇敢面對。
群星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呼應中影推出的「健康綜藝」類型,結合好萊塢歌舞片與方興未艾的台產國語歌曲,描述歌星嘉嘉、紫黛等個人的遭遇即婚姻的坎坷。以歌廳文化為背景的歌舞場面豪華絢麗。影片由甄珍主演,姚蘇蓉等當代紅歌星幕後代唱。本片在寫實的基調上,運用歌唱的片段做了想像性的場景延伸,也對彩色攝影做了很多嘗試。
喜怒哀樂〈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為了幫李翰祥解決國聯公司財務危機,當年「四大導演」破天荒合作:白景瑞的〈喜〉藉由演員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光影變化代替對白「說故事」;胡金銓的〈怒〉取材「三岔口」,場面調度、空間佈局十分高超;李翰祥的〈樂〉則以獨特的造景造境手法,讓「水鬼城隍」故事宛如潑墨山水,情意綿渺。
大通緝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情人的眼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吳可倫(田鵬)自大學畢業後,流連歌臺舞榭,結識某夜總會的歌星-倩妮(張美瑤)。繼母以可倫不足以承擔其父龐大的事業,就勸他出國深造,藉此機會與倩妮斷絕來往。可倫誤會繼母有奪產之嫌,於是憤而離開自立更生,在一家小公司當職員。